李家超百日展新風 《施政報告》須有救港藍圖

2022-10-08 00:00

特首李家超當選時揚言施政將以結果為目標,今天適值他上任一百日,正好檢視其百日施政新風。通常新官上任會有一段蜜月期,可是李家超不但要面對長期積累的社會經濟問題。更要應對如何在疫下復常的艱巨挑戰,絕非容易,但他仍致力推出一些新猷,予人做實事之感。由於他仍未公布施政藍圖,或許大家多等十一天,待其公布《施政報告》,才能窺見他是否有政策解決逼在眉睫的大大小小難題。

要盤點李家超百日施政,可先從其上任之初成立的四個專責小組入手。在扶貧方面,推出「共創明Teen計畫」,幫助二千名劏房戶初中生建立正向人生觀,規劃未來;在地區方面,推動全港清潔運動,清理多個衞生黑點和鼠患黑點,用行動展現改善民生的決心。至於土地房屋供應方面,他昨天表示已收到有關報告,考慮將報告的建議內容納入《施政報告》內,並透露已定立逾百項不同指標,包括關鍵績效指標(KPI),涵蓋土地房屋、人才策略和醫療社福各範疇,將於《施政報告》中交代。
邊抗疫邊復常政策掣肘多

在管治方面,他首創立法會前廳交流會,加強行政立法機關溝通,讓議員提早參與政策制訂,有助法案推進。在防疫方面,最大亮點是放寬入境檢疫政策,由原先「7+7」改為「3+4」,到最近再降到「0+3」,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港人生活逐步復常。

開局看來相當不錯,尤其考慮到他比歷屆特首所面對的形勢更嚴峻,除了要着手處理住屋難、看病難問題,還要推動如何與海外和內地恢復通關,一切政策以邊抗疫邊復常為首務,在管治上遇到很多掣肘。

香港是開放型經濟,靠聯通內地和海外來維持競爭力,可是近三年疫情令香港處於閉關狀態,削弱競爭優勢,給對手新加坡搶去不少生意和人才。即使李家超上任後致力推動精準防疫政策,在考慮到重症和死亡率下降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快放寬入境限制,但在放寬的力度和步伐,卻要兼顧內地防疫政策,亦要考慮到商界生意難做,也要聆聽專家意見,放寬得太快,怕招來「躺平」指責,若放得太慢,又恐怕被批自廢武功,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拱手讓給競爭對手,令港府在調整入境政策時顧慮多多,變得有點綁手綁腳。

面對兩難下,李家超成功游說內地讓香港先與海外通關,保住本港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地位,但依然未能緩解市民要求盡快對外全面通關壓力。隨着「0+3」落實不久,連專家也加入商界戰綫,要求盡快在本月內落實「0+0」,為下月金融峰會取得成功創造條件。眼看外地疫情有反彈勢頭,港府在防疫政策上顯得審慎,要求專家應以防疫角度看待問題,不要再大力推進「0+0」,確保逐步恢復與國際往還的同時,疫情保持平穩可控。

在推動對外復常的同時,香港近年出現移民潮,導致勞動人口減少和人才流失問題嚴重。截至六月底的過去一年,勞動人口減少約十萬人,當中二十五歲至四十四歲的勞動人口流失最嚴重,達五萬人,學者憂慮這個年齡組別出現斷層現象,嚴重影響本港未來競爭力。加上港府以及多國政府均致力推動創科發展,作為未來經濟增長引擎,香港入境仍有限制的不利條件下,如何跟全球搶人才是一項重大挑戰。
宜大刀闊斧改革經濟民生

此外,市民更關注政府是否在民生問題來個大刀闊斧改革,而不是小修小補的資源調配,例如新界有大量閒置農地和棕地可供開發,李家超能否提出大手筆拓地方案,加快生地變熟地程序,令房屋供應提速、提效、提量。疫下不少公院的專科新症覆診延遲積壓個案增加,市民希望看到政府有措施改善,解決看病難問題。

過去百日,市民樂見政府管治效率提升,但更希望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具體措施推動通關,加快社會復常,吸引更多人才推動創科發展,加速經濟復甦步伐,並在房屋、醫療、社福等民生方面提出重大改革,用行動來證明當局有周全規劃藍圖,為香港開新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