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納「國優計劃」 助力創科中心建設

2024-08-26 00:00

國家教育部早前公布,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納入「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簡稱「國優計劃」)第二批試點名單,是首次有本地大學參加計劃。首批內地生最快2025/26學年入讀兩間大學,完成課程後,原則上將獲頒本地認可的師資培訓資歷,可留港執教,港籍教師亦可北上工作。國優計劃主打人工智能、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等相關課程,這些恰恰是香港教育界比較薄弱的領域。只要港校能夠從內地引入更多優秀的STEM教育師資,肯定有助提升相關科目的教學質素,助力本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之建設。

教育部去年推出國優計劃,迄今為止,兩批入選院校包括北大、清華、復旦、港大、港中大。它們每年須免試招收一批具備高校「推免」(相當於「保送」)資格的理工科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國優計劃之下開辦的「教師教育模塊課程」,目標是「為中小學輸送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素養卓越、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優秀教師」。
解STEM教育師資匱乏困局

國優計劃去年推出時,在香港沒有引發太多討論。如今港校正式參加計劃,不但標誌着香港在教育領域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亦有力回應當前香港教育界人手不足的問題。近年,基於種種原因,香港中小學師資流失嚴重,單是2023/24學年,公營學校便流失3610名教師,其中非退休離職教師佔2820人,整體流失率8%,這對於中小學教育的長遠發展肯定是不理想的。

值得一提的是,據教育界人士反映,本港中小學教師以文科背景為主,導致許多本來教文科的老師被逼兼教STEM科目。而且,受到傳統價值觀影響,優秀的理科生往往對醫科趨之若鶩,輕視科技、工程,這亦加劇STEM教育師資匱乏的困局。如何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一直令教育界絞盡腦汁。

然而,只要我們從「中港融合」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近年國家全力推動「科技強國」戰略目標,成功培養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大批極具競爭力的科網企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領域亦取得可觀成績。內地創科氣氛如此濃厚,自然鼓勵了更多優秀學生報讀理工科。當內地生來港任教的道路打通,意味本港STEM教育將有更多人才儲備,如此既有利於實現「專科專教」,改善教學品質,長遠亦有利於香港加快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步伐。
本地教師不足 難言「搶飯碗」

內地生可在香港執教的消息傳出後,輿論關注焦點並不在於香港是否需要加強理工科教育,反而在於「搶飯碗」之類的問題。其實,既然香港教師本來就供不應求,「搶飯碗」之說並不成立。真正的問題在於中港兩地文化不同,教學語言是主要挑戰。無可否認,未必每位內地老師都能操流利粵語和英語,或會影響師生之間溝通。但這個問題並非不能解決:將來本地中小學大可優先聘用來自大灣區、操粵語的內地教師,也可在招聘條件中加入必須通過 IELTS、TOEFL等英語能力試的要求,確保語言不會成為教學障礙。

兩間香港高校參加國優計劃,完全是雙贏:內地生可利用港大、中大高度國際化的教學環境,擴闊視野;香港則可通過國優計劃,直接引入一批高質老師,直接解決人手供應不足的問題,何樂而不為!展望未來,倘若計劃成效理想,港府甚至可向中央爭取將更多港校納入試點名單,讓香港和內地在教育領域實現更高水平合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