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事須質量並濟 力爭發揮品牌效應

2024-01-27 00:00

港府銳意推動盛事經濟,特首李家超在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上表明當局有搭台推廣角色後,隨即出招,設立跨部門統籌協調組,為活動組織者提供幫助和便利,爭取更多大型盛事落戶香港。當局在追求盛事數量之餘,更應着重質量,打造更多本地盛事品牌,才能吸引更多外國旅客慕名而來,刺激本港旅遊、酒店、餐飲及零售業,將「人氣」變成「財氣」。
協調盛事舉辦日期爭最大效益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公布,今年上半年將舉辦逾80場盛事,涵蓋金融、商務、文化藝術、體育等,為市民和海內外旅客帶來歡樂,亦帶動旅遊相關行業的經濟收益,有助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城市地位。當局將會從3方面把盛事工作做得更好,包括由他領軍的跨部門統籌協調組,確保在港舉辦的盛事可得到適當支援,旅發局則擔當第一站聯絡窗口角色;政府亦會主動出擊,爭取全球各項大型盛事落戶香港;並加強推動盛事在港宣傳,冀能營造全城投入的氛圍。

當局以「晒冷」式細數上半年盛事多達逾80項,當中由英國知名設計師Anya Hindmarch構思直徑12米長的巨型紅心設計裝置,將於情人節在中環展出,也是首度在亞洲展覽,而國際潮人盛事ComplexCon,更首次在美國以外地區舉辦。未來5個月盛事活動可謂浪接浪,月均舉辦18場,好不熱鬧。

網羅越多世界大型文娛藝術盛事,使香港旅遊業有新賣點,確是好事,但舉辦這些盛事的目的旨在吸引更多旅客來港,尤其高消費的外國旅客,因每150萬名旅客可為香港帶來0.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若大批旅客慕名前來參與,在港留宿觀光,才能刺激經濟,並引起外媒關注和報道,有助香港建立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省靚」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招牌。

盛事數量多,當局更須小心協調好舉辦時間,若能將兩至三項不同性質的盛事安排在同期舉行,旅客來港可一次過參與幾場盛事,大大增加其來港旅遊誘因,但同時也要留意到周邊地區是否同時舉行同類型盛事,避免撞期。例如去年11月香港首次舉辦FIA世界場地越野車錦標賽,但同日澳門舉行格蘭披治大賽,導致車迷為觀看哪場賽事而傷腦筋。

本港上半年舉辦的盛事雖多,但很多欠缺品牌效應,故當局更應追求質量,鼓勵主辦方用創新手法將一些有潛質的盛事包裝,打響名堂,建立起類似渣打馬拉松、國際七人欖球賽等標誌性品牌,若香港能建立更多盛事品牌,便能發揮更大盛事經濟效益。

以七欖為例,成了香港盛事品牌後,活動獲國泰航空和滙豐銀行贊助,而世界各地球迷為了替心儀球隊打氣,不惜千里迢迢來港觀賽,令球賽變成了國際嘉年華,故當局除了繼續「省靚」這個香港盛事品牌,宣傳好香港形象,主辦方和業界更應思考如何令外國旅客延長留港天數,製造更大商機。
打造新地標迎合打卡旅遊文化

盛事經濟效益人所共見,故周邊地區均積極邀請國際球星、歌星前來表演,競爭非常激烈。港府雖委派旅發局主動出擊聯繫,並就計劃進行評估,但表明支援僅限於統籌協調發牌申請、人潮管理及交通配套,對巨星來說可能是口惠而實不至。

若談判最終因金錢問題而拉倒,當局會否認真考慮新加坡的做法,在必要時作出補貼,爭取盛事落戶。畢竟巨星到訪所帶來的廣告和經濟效益,是有錢也買不到,Taylor Swift亞洲巡迴表演,對香港過門而不入,令人扼腕惋惜。

此外,當局長遠應考慮邀請專家設計並打造更多地標,既可為舉行國際盛事提供新場地,也可增加旅遊新賣點,迎合旅客喜歡體驗式打卡旅遊文化,促進旅遊消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