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婉君 - 製造成功對小孩的重要|家長教室

女兒從小學習韻律操,訓練需要學習舞步及掌握節奏感,還要專項鍛煉身體柔軟度及協調能力,對一位4歲小朋友來說,最初確實有點難度。幸運地經過4年努力訓練及教練幫助下,小女兒學會相關技巧及有資格參加比賽,成績屬於一般水平。 復活節期間,女兒又參加韻律操比賽,這比賽和以往有所不同,參加者大部分來自同一組織及互相認識,這意味着水平相若。 女兒參加兩個項目比賽,分別是自由操及球操。到達會場準備好後,她比賽前15分鐘突然表示拒絕參加球操項目,原因是覺得自己準備不足,擔心忘記當中的舞步,並開始出現前所未有的負面情緒。做媽媽真兩難,就在不知如何處理時,我忍痛選擇暫時離開現場,以免我的決定影響她,並把女兒交

2024-04-23 12:01:36

更多

陳東紅 - 做幼稚園孩子真好|芽芽學英語

我終於有點「頭緒」,為甚麼我會覺得K3孩子的英語能力好像較初小學生高,他們的認知層面和範疇好像更加廣闊。早兩年,當我去某幾間小學,利用繪本和電影教授初小學生英文時,發現他們對英語的認知很有限,滿腦子都是格式、串字來應付默書,背法則來應付測驗考試;離開了這些範圍,他們對英語好像一無所知。 最近要幫一些學校做小一英語教材,學校希望我可以收窄範圍,聚焦在某些單元上,但出於好奇心,我還是把整個年級的課程範圍仔細看了一遍。驟眼看,內容的確豐富:有家庭、學校、家居、身體、五感、情緒、動物、食物、遊戲等,可是當我再細看孩子所要學習的概念,發現它相當表面,例如,顏色只有10種左右,動物來來去去都是那幾種

2024-03-04 12:39:08

安基司學校下月辦嘉年華 親子運動學STEAM 4校首度合作 幼小校長主講

被譽為「港版劍橋」的安基司學校,將於下月16日,聯同集團轄下另外3間幼稚園暨國際幼兒園,在元朗錦田的校舍,合辦「2024安基司聯校親子運動嘉年華」。當日活動將設室內外遊戲區、創新科技遊戲及水上活動等,幼稚園及小學校長更會主持入學簡介會。安基司教育集團執行校董蔡加敏表示,希望透過嘉年華,提升家長和小朋友對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及數學)的認識,同時增加對運動的興趣。 文:本報記者 圖:受訪者提供

2024-02-27 11:24:47

親子育兒|跨代照顧者壓力大 兩代溝通互補紓壓

雙職家庭在香港十分普遍,加上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父母未能長時間在家照顧小孩,不少家庭把照顧小孩的工作交給祖父母,祖父母便成為照顧孫兒的「跨代照顧者」。根據信義會一個關於跨代照顧的調查顯示,受訪的祖父母中有57.4%指照顧孫兒壓力偏高,可見他們承受著相當的壓力,情況值得關注。 調查結果亦指出,有近六成的祖父母表示感到難以管教孫子女,而當中的原因包括:孫子女情緒波動、自己情緒波動、不懂教功課等。祖父母在管教上亦遇到不少困難,筆者在服務中經常與跨代照顧者接觸,他們經常提及自己與子女的管教及照顧方式不一致,由「是否餵飯」、「是否讓孩子午睡」等日常照顧,到處理孩子情緒,以及與小朋友訂立規則的方法亦不一

2024-02-14 11:41:09

發燒抽筋|嬰幼兒高危!拆解發燒抽搐成因/症狀/緊急處理方法

轉季期間,嬰幼兒特別容易生病,一般常見是感冒、腸胃病等,當中更可能伴隨發燒症狀;值得留意的是嬰幼兒一旦發高燒,可能會引致全身抽筋的情況,所以家長不容忽視。究竟「發燒抽筋」有什麼成因?有什麼緊急處理方法?看看以下由香港紅十字會提供的資訊。

2024-02-13 12:30:32

親子育兒|靜觀呼吸助情緒穩定

最近秋高氣爽,相約一班好友去行山,彼此交流近況,當然離不開討論子女的話題。 朋友A首先分享:「前一陣子真的很忙,忙於為小朋友升小的面試,預備他的portfolio,每天都睡不夠,令到自己很大壓力,加上很想小朋友入讀一間好的小學,所以給自己和小朋友很大壓力,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是否太緊張,影響到小朋友的情緒和表現。」 身為過來人的朋友B附和:「我很明白你,作為父母,一定想為小朋友預備最好,希望小朋友入到最好的學校,但有時真的越催谷,小朋友表現越不理想。想當年,我都是為了小朋友學業的事情,經常失眠,脾氣暴躁,嚴重影響親子關係。後來,幸好得一名社工朋友的提點,原來家長的情緒會影響小朋友,於是開始學習

2024-02-12 13:20:34

鄭芷琪 - 家的要素|家長教室

近日,筆者從網上看到一段有意義的文字,題目是「家是……」,它說「對每個人而言,家都不一樣。家不但是養育你的地方或你所住的居所,更是同時包含愛、接納、舒適、喜悅、尊重及憐憫的地方」。因為工作需要,筆者會接觸很多不同的家庭,當中部分面對夫婦管教上的分歧、親子相處的摩擦,令家庭陷入僵局,有時會有「家不成家」的感覺。看着以上文字,正好給每個人反思的空間,當子女不願留在家的時候,或許我們也可以想想:「是不是我的家缺了甚麼?」 雖說家須同時包含以上幾個元素,惟當中亦略有輕重,其中,愛是可以包含一切的,當我們「愛」我們的家人,我們就會互相「尊重」、「接納」及「憐憫」,那就能讓人感覺「舒適」、「喜悅」,故我

2024-02-06 12:23:00

韓曄 - 教子「打沉術」|家長教室

香港的生活指數高,有子女的父母為了生計,往往需要出外工作,於是平日湊仔湊女的責任就落到自己的父母或工人姐姐身上,他們如何與孩子溝通亦成為能否教好孩子的關鍵。作為家長的你,對於以下真實情境會有甚麼感覺? 就讀幼稚園的孩子和婆婆吃午飯,不小心倒瀉水,於是兩婆孫開始以下對話︰婆婆︰「玩啦玩啦,倒瀉水啦!」女孩︰「我跣手。」婆婆︰「我見到你玩,唔係跣手。」女孩︰「我真係跣手。」婆婆︰「正常一個人兩隻手揸住個杯係唔會跣嘅。」女孩︰「我有兩隻手呀。」婆婆︰「仲駁嘴係咪?」女孩︰「我無呀。」婆婆︰「你無㗎啦,注定係個無用嘅人,你睇你食飯食到周圍都係,等我影相話畀你媽知。」女孩︰「唔好呀,唔准呀……」

2024-01-23 12:07:59

陳東紅 - 你是「縱」還是「橫」?|芽芽學英語

假設人都有「智能值」,而大家的「智能值」是100(「智能值」在這里理解為「有認知和有能力的數值」);有人橫向發展(橫75%/縱25%),有人縱向發展(縱75%/橫25%)。橫向發展的人是「博學型」,予人一種「甚麼都懂」的感覺,而縱向發展的人是「專業型」,他們專注於自己專長的範疇。 健談的人一般屬「博學型」,天文地理、文化歷史無所不談,可是他們未必能夠深入探討議題;「專業型」的人剛好相反,他們比較沉默,遇到自己的專業才會滔滔不絕。 「博學型」比較受歡迎,他們口才好,說話富娛樂性,所以越談越多越「博學」;反之,「專業型」作風低調,不擅表達,一般人可能以為他們「無料到」,於是好有可能被人定性為「

2024-01-18 12:32:38

陳東紅 - 「拉牛上樹」式的學習|芽芽學英語

臨近DSE,考生都緊張起來。 每天下午4點左右,都見到4個中學生來公司(我在共享辦公室里工作)補習;補習導師一男一女,男的斯文話不多,女的粗聲無禮,每天見到這些男孩子放學後還要補課到晚上7、8點,我替他們感到難受極了。 元旦當日,我回公司工作,想不到又見到他們,心想:「唔係啩?元旦還要補習?做學生真辛苦。」應付功課的壓力,又默又測又考固然辛苦,遇到破口大罵的老師,還要被言語所傷害;聽到女補習導師「係又鬧,唔係又鬧」,真的好「難頂」——「我唔該你……」、「你聽唔聽到呀」、「你早啲返歸啦」、「你同我聽住」;還有幾十次的「你明唔明呀」,句句都刺耳,我在想,用這種「忟憎」的態度說話,孩子到底能夠吸

2024-01-08 12:06:45

育兒資訊|幼兒運動好習慣 從小培養莫遲疑

「每日運動身體好!」大人或幼兒維持一定的運動量,可以強身健體及有益身心。體能和運動量都因人而異,究竟幼兒適合做什麼運動?要做多少?專家指幼兒做運動要量力而為,家長要視乎環境安全和子女能力而加以協助。   2-3歲可跑30-60分鐘 慈慧幼苗物理治療師表示,2至3歲的幼兒可以跑多遠是視乎他們本身的心肺功能和後天的活動量而定。一般而言,他們可以間歇性跑30至60分鐘,至於可跑多遠則視乎幼兒的身高及跑步的姿態和環境因素。   捲腹sit up宜家長指引 對幼兒來說,只要運動沒有附加重量,單靠他們的身體去做運動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些屬技巧性的運動如「捲腹動作」或「仰臥起身」(sit up

2023-12-31 15:00:06

育兒資訊|幼兒0歲至3歲 視力發展大不同

嬰幼兒有不同視力發展階段,例如:剛出生的嬰兒只能看到黑白的影像,直到大約出生六個月後,才有色彩的感覺。父母要掌握及了解嬰幼兒視力發展的特性,才能及早發現寶寶是否有異常視力的情況出現,例如:近視、斜視、鬥雞及弱視等視力問題。以下分析由嬰兒出世至3歲幼兒的視力發展情況,讓父母更能深入了解。   父母有近視 遺傳子女風險高 很多時父母對子女的視力發展有所疑問,例如:父母有深近視會否遺傳給一下代等。有研究顯示,如果父母都有近視,其子女患近視的風險會高四倍;如果父親或母親有近視,其子女患近視的風險亦高兩倍。當中亞洲兒童比歐美的兒童更易有近視。因此,如初生嬰兒的父母本身有很深近視、又或有其它嚴重的視

2023-12-30 15:00:54

育兒資訊|小朋友上機即喊?播YouTube真的好嗎?

在飛機上,一個小朋友的哭鬧聲,或許就足以讓全艙的乘客心煩意亂。為了讓孩子安靜,不少父母會選擇播放YouTube的卡通影片或是兒童節目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但是,讓幼兒過度依賴數位媒體,真的是好方法嗎?   誤解釀成依賴 研究證實各種損傷 首先,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對於K1-3的幼兒來說,長途旅行本身就是一種壓力。他們還無法理解飛行的概念,也不習慣長時間被束縛在狹小的座位上。因此,他們可能會因為壓力過大而哭鬧。然而,這時候總是一喊就拿出手機播YouTube,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哭鬧=可以看影片」的誤解,導致他們變得更加依賴數位媒體。 一項由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2023-12-25 15:00:2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