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鼠非小事 績效指標監督成效

2022-05-27 00:00

港府每年投入大量金錢在防治鼠患,但市民不時投訴老鼠橫行,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食環署防治鼠患工作成效,發現鼠患指數未能反映實際情況之餘,教人咋舌是前綫人員和承辦商竟不懂正確放置鼠餌。當局宜對症下藥,除制訂更全面鼠患指數、加強前綫的培訓外,更應檢視外判制度,引入「關鍵績效指標」(KPI),對滅鼠不力的承辦商加強監察工作,並混合使用傳統和最新滅鼠技術,提高滅鼠成效。

食環署近年在鼠患較嚴重的監察地點安裝熱能探測攝錄機,觀察老鼠活動和出沒路徑,從而制訂滅鼠方案,去年收集到的死老鼠和捕獲活鼠共六萬七千隻,比前年增加逾一成,而二○一六年至二○二○年期間整體鼠患指數不足百分五,看似鼠患並不嚴重,防治鼠患取得成效。
增罰則懲處不專業外判商

可是,申訴專員公署調查報告卻指,有關指數是每半年才做一次,容易出現數據滯後,未能有效測量老鼠實際數目或出現次數,而公署發現食環署在調查鼠患指數期間,仍有人員在監察地點滅鼠,可能影響數據的客觀性。最離譜的是,食環署前綫員工在放置鼠餌時,竟沒有在包裝袋刺出散發香味的小孔來吸引老鼠,更有承辦商稱老鼠會自行扯開包裝袋進食鼠餌。公署建議探討制訂一個更全面的綜合鼠患指數,並加強前綫和督辦人員的培訓工作。

港府在滅鼠方面確實投入大量資源,過去五年投放在食環署防治鼠患的開支累計增加兩成八,但成本效益不高,以去年為例,開支高達七億三千萬元,只捕獲六萬七千隻老鼠,滅殺一隻平均成本需逾一萬元。若公署調查報告屬實,縱使熱能探測攝錄機追蹤到鼠蹤,但食環署後續工作不到位,前綫以至外判承辦商連放鼠餌都欠缺應有專業知識,而有區議員更指放置鼠餌地點是經常清理的後巷,未必是鼠患最嚴重地點,意味即使當局不斷投入更多資源,也無法根除鼠患。

因此,當局應針對問題所在,加強對前綫和承辦商培訓,提高其對滅鼠方法有全面認知和技術,知道應如何放置鼠餌,才能提高成效。候任特首李家超為提升施政執行力,表明上任後將會為各部門訂立KPI,但這並不足夠,應延伸到外判商,因現時外判制度價低者得,對表現不佳者並沒任何阻嚇性罰則。因此下屆政府應檢視外判制度,以綜合評分方式招標,避免出現價低者得,將價就貨,並訂立KPI和懲罰機制,若外判商滅鼠成效不彰便須問責,限制或取消其在下次投標資格,讓一些有實力但未能出最低價的中小企也有機會中標。

此外,當局應檢討鼠患指數制訂方法,邀請大學相關部門合作,以更科學、更全面監控各區鼠患數據並進行分析,每隔一、兩個月進行一次調查,掌握更準確的老鼠數目和活動範圍數據,從而制定和部署更周詳滅鼠行動,務求在全港同步展開,避免老鼠逃竄他區,減低滅鼠成效。
宜混合傳統先進滅鼠技術

至於滅鼠方法,當局宜兼收並蓄。美國研製出多種滅鼠新技術,除了鼠用避孕藥外,連環捕鼠器是一個箱子,老鼠進入陷阱,感應器便釋放電流將其電死,然後將鼠屍放進容器內,再打開陷阱繼續獵殺老鼠。外國先進技術固然值得香港借鑑,但引入前須研究是否適合香港環境使用,而當局不應小覷傳統滅鼠技術,應混合使用,將成效最大化。總之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老鼠橫行不但有損市容,亦威脅公眾健康,當局須設法提高滅鼠成效,而方法亦要具成本效益,才能讓市民覺得公帑用得其所。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