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徵塞車費治標 完善新市鎮規劃治本

2022-06-18 00:00

三條過海隧道塞車問題日趨嚴重,而私家車佔平日繁忙時段交通流量六成,港府正研究推行「擠塞徵費」,分不同時段收取過海隧道費,冀能改善塞車情況。可是,此舉只能治標,緩解擠塞情況,治本須做好未來城市規劃,減少新界居民跨區工作。

鑑於西隧專營權將於明年八月初屆滿,屆時隧道會由政府接收,意味三條過海隧道均由政府營運,當局提出這是時候推行擠塞徵費計畫。運房局提出三個徵費原則:第一,將平日劃分成三個不同時段收費,即繁忙時段徵收附加擠塞費,一般時段收取一般收費,非繁忙時段收取比一般時段為低的費用。第二,若各條過海隧道在同一時段的收費,調整至相若水平或劃一收費,可減低司機為節省隧道費而繞路的機率。第三,按各類車輛的載客量和對社會經濟效益釐定收費水平。
增泊車轉乘優惠助分流

計畫是以經濟誘因來調控過海車流,尤其是針對過去十年過海隧道用量增長最多的私家車,因其運載量不足兩成乘客,卻佔了交通流量六成,若能減少私家車流量,便可騰出路面空間供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商用車輛使用,令道路更暢通。

不過,徵收擠塞費未必可改變車主行車習慣,因隧道擠塞問題癥結源於城市規劃不足。政府在過去二十多年在新界開發新市鎮,鼓勵市民搬到新市鎮居住,但卻沒有充分考慮居民原區就業機會,不少人每天要山長水遠從偏遠地區搭車回港島工作,令過海隧道日益擠塞,紅隧繁忙時段車流量達百分一百五十,東隧則為百分一百四十六,西隧是百分九十八。

即使當局在開發新市鎮時,大力拓展新鐵路路綫,將新界西北和新界東與港九市區貫穿起來,但新市鎮人口增長迅速,當局卻沒有加大公共交通工具容載量,不少打工仔每天乘搭港鐵都像逼沙甸魚般備受折騰,搭長途巴士卻未必一定有座位,被逼要駕車返工。現在針對私家車徵收較高擠塞費,對車主來說無疑是一種懲罰。

要改變車主駕車習慣,短期推出徵收擠塞費,透過市場力量來調整車流,但收費多寡卻是決定計畫成敗的關鍵。現時西隧私家車收費每程七十五元,比紅隧的二十元和東隧二十五元高很多,除非將紅隧和東隧的繁忙時段收費大幅提升,並將西隧收費下調到極具吸引力水平,否則難以讓車主改行西隧,起分流作用。

然而單靠調整收費並不能解決隧道擠塞問題,當局還須推動其他配套措施,例如增建停車場,推出泊車轉乘優惠,讓居住在新界的車主駕車到指定停車場,用八達通卡轉乘隧道巴或港鐵過海,便可享有若干小時免費泊車優惠,並推出手機程式配合,讓車主可知道哪個停車場仍有泊位,毋須兜圈找泊位。同時鼓勵僱主實行彈性上班時間,讓駕車上班的僱員可避開繁忙時段過海,紓緩隧道擠塞。
廣納民間意見優化方案

當局在公開諮詢期間,應廣開言路,聽取社會意見,對於有議員提出「共乘」,過海私家車若有三人乘坐,可豁免徵收擠塞費的建議,官員們不應聽罷便質疑執行上有一定困難,宜海納百川,才能鼓勵更多人提出具創意和建設性意見。

要解決過海隧道塞車,長遠須從城市規劃入手。市民期待港府在落實北部都會區時,對住房、工商業和創科產業發展能有更周詳、完善的規劃,日常工作和起居需要都可在原區解決,毋須每天再長途跋涉出市區,讓工作和生活取得平衡,活得更愜意。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