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管理|心理學家教路 紓緩孩子升小緊張情緒

2021-09-29 11:55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孩子由幼稚園升上小學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和學習里程碑,當中要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學習模式及認識新的老師和同學,所以孩子在開學前,難免出現緊張和擔心的情緒。以下由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陳潔冰逐一為大家剖析當中的原因、家長的角色及應對良方,讓孩子可以順利過度這個重要的關卡,邁向人生另一個新階段。


三類孩子需特別留意關顧

臨床心理學家陳潔冰建議,家長可留意開學前至開學初期這段日子,孩子的情緒行為是否與平日有明顯不同,例如變得容易發脾氣、悶悶不樂、食慾下降、失眠或容易扎醒;又或變得比往常更多要求父母陪伴,例如晚上要與父母一起睡覺或半夜起床找父母、不肯獨個兒玩耍等。假如孩子出現這些轉變,便要加倍留意。此外,有些孩子會重覆向父母發問關於開學的相同問題,例如:「小息可不可以在操場跑步?」、「上堂時可以去洗手間?」等問題,可能顯示他們對新的轉變存有不安。

每個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家長宜多加留意和關顧以下類型的孩子,包括:焦慮型的孩子,即平日容易擔心的孩子;情感上較敏感的孩子,例如小事也會容易牽動情緒或過份在意別人說話的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例如有自閉症、語言發展遲緩、學習緩慢或過度活躍的孩子。由於這些孩子本身有一些潛在困難,當他們由幼稚園升上小一進入人生另一新階段時,會較容易出現一些緊張或擔心的情緒。


情緒緊張屬正常

孩子升讀小一,由一個熟悉的學習環境轉去另一個陌生的學習環境,要面對不認識的同學和老師,同時不肯定自己能否適應,所以情緒上出現一些緊張、焦慮和擔心的表現實屬正常,而且人面對未知的情況時往往會想像一些負面的事情,例如「在校車上想小便怎麼辦?」、「小息後怎樣返回課室?」等,這些原本是一些保護自己的機制,令自己有所預備,防止出現亂點子,不過過度運用這些機制的話,不但不能發揮保護的作用,反而產生更多焦慮。

 
傳遞正面客觀訊息

若孩子對未知的環境和日程有初步的認識和概念,可以多一份踏實的感覺,少一些緊張情緒。家長可以在孩子開學前讓他們認識學校的設施等,令他們有初步印象,讓孩子保持好奇心和盼望,有助孩子的情緒平穩;但家長要留意與孩子的說話,不要誇大言辭,令孩子感到壓力,例如「你升上小學後變得大個仔/大個女,要做好功課,否則老師不喜歡你。」又或過份美化升上小學的情況,例如「你升上小學後會有很多同學和你玩。」建議告訴孩子一些正面和客觀的訊息便可,例如每日上多少節課堂、每堂要上多久、小息的時間或課室的枱櫈排列等;同時讓孩子明白讀幼稚園和小學的異同,讓孩子對新的階段有一個平衡的理解和心理準備,例如上堂同樣要留心聽老師講解、要做功課;但要自己執書包和預備小息的食物等。

 
平常心面對轉變

孩子升小一的確是一個重要的關卡,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生活上遇到大大小小的轉變,都是平常不過的事,而升上小學只是其中一個轉變;同時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有能力面對升小的種種挑戰,以及適應新的學習階段,正如就讀幼稚園時學懂去洗手間、學懂不少新的詞彙及自己執拾物品般,升上小學亦會慢慢學懂其他技能。

 
從旁加以協助

作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家長會協助他們過度和應付新的轉變,例如每晚睡前作親子對話,讓孩子說出學校發生的事情和感受,又或者讓孩子在放學後打一次電話給在職的家長等,令孩子明白家長是自己最大的後援,而不是孤軍作戰。當然最重要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用合適的方法處理不同轉變,以及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和不足之處,給孩子有所借鏡。

 
認識自己情緒

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緒、懂得表達和紓緩自己的情緒尤為重要。家長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情緒或身體的感覺,例如擔心、害怕、心跳、疲倦及想睡覺等,讓他們有所覺知,再用適合自己的方法紓緩情緒,例如唱歌、吃一粒糖果、洗面、用熱毛巾敷面、做運動或畫畫等。

大部份的孩子都有足夠適應力和學習能力,只要讓他們循序漸進地慢慢體驗和探索,便可逐漸適應小一生活,所以家長們毋須過份擔心;如果孩子的緊張或焦慮情緒影響到日常生活,便要及早處理問題,向老師、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士尋求協助。

以上資料由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香港衞生署認可臨床心理學家名冊會員陳潔冰提供

© 2021 Healthy Seed Limited
慈慧幼苗授權轉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