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學界要有「三反」

2021-09-07 12:00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父母所生,朋友所教,朋友的來源,是鄰舍左右、是學校的書友、是無遠弗屆的網友,學好三年、學壞三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淺白,卻含深層社會意義,群居是人類共性,互相影響是必然,關鍵是選擇攜手走向良善光明之路,抑或雙雙要硬向腐朽黑暗的方向衝。

影響集體群居的生活與價值,當是由群體衍生的社會環境與文化,可以是良性的循環,亦可以是惡性循環。孟母三遷,就是要為心愛的孩子,尋得良好的環境。早前,眾多校長走出校門,召開記者會,高調反對電子煙不禁的歪理,這是重要的一步。是愛生如同子女的教育心腸,好友的一支煙互動,改變一生的習慣,自此走上煙民之路,乃至騰雲駕霧,再升上吸毒的台階,無法自拔。這不是誇張的描述,而是實實在在的個案不斷發生,煙商盈利愈豐厚,群體的健康愈堪憂。電子煙與傳統紙煙禍害等同,學界怎能不高調反煙。

反煙的同時,學界當要思索,賭與暴力得到放縱,禍害同等。不少世界「文明」「文化」先進的國家及地區,對賭博都採取寓禁於徵的方法,即合法地規範賭博,於是,間接鼓勵開賭、橫財就手的同時,更可戴着慈善光環,穿着社會公益外衣,揚名四方,香港的馬會就是全世界最成功的大莊家。逐漸,小賭可怡情,是做善事的「價值」觀,深入民心;而大賭可傾家蕩產、可毀人一生的眾多個案,總是煙沒於大大小小的賭局里,亦忘記了賭是貪婪的行為,是反教育的,學界沒有妥協的餘地。

世界各地充斥真實的流血暴力,網上的虛擬電子暴力遊戲,血與暴,如風如雨,不用成本,要滲多少就多少,青少年更是虛擬當真實,校園欺凌從何而來?殺傷力有多大?近年來,暴力隨意的真實場景,是擴大抑或縮少?學界有合力正視嗎?

學界必須合力「三反」,但曾幾何時,香港特區政府設立已久的《保護兒童條例》曾有檢討與修訂,從而回應現今學界關注的「三反」嗎?

鍾山晴
作者熱愛教學,喜愛體藝文化,曾任職中學及小學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7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