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雄霸全球 恐惹美歐狙擊

2023-08-13 00:00

美國總統拜登打壓中國手段層出不窮,上周出手限制美企投資中國敏感高科技,外界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會否成下一個重點打壓對象。此因中國汽車業在電動車帶動下,已成全球出口冠軍,美國國會及運輸部長已用國安理由,將矛頭指向中國運輸工具,歐盟則可能加徵中國電動車關稅,以維護歐洲汽車業。中國新能源汽車面對的政治干擾,正在升溫。
電池市佔增至6成 鞏固領先優勢

中國汽車出口在2012至2020年,每年只是約100萬輛,過去兩年則以年增100萬輛的速度爆升,去年出口達311.1萬輛,超越德國成全球第二。今年首季中國出口107萬輛,按年再增58.1%,超過年增長僅5.6%的日本的95.4萬輛,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中國第二季汽車出口還在加速,令中日差距拉大,上半年以234.1萬輛領先日本202萬輛,中國今年成為全球汽車出口冠軍,已無懸念。

中國成功逆襲日德,主要是新能源汽車尤其電動車的功勞。中國電動車2021年佔全球出口25%,去年升至35%,今年佔比仍會再升,而且中國汽車上半年出口數量年增76.9%,出口金額卻年增1.1倍,顯示中國電動車出口單價亦正大升,向高檔及智能化邁進,並為中國帶來更大利潤和研究經費。

此外,中國在電動車的關鍵配件電池上,2021年佔全球市場48.2%,去年增至60.4%,大幅拋離排第二的南韓的23.7%,鞏固中國電動車技術領先全球的優勢。

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銷售仍處高速增長期,此因美歐為達減排目標,美國希望2030年國內銷售新車,有半數為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英國更要求2030年銷售新車80%為零排放,歐盟野心更大,2035年新銷售汽車要全是零排放。

中國40年前需用市場換取美歐車廠技術,引進美歐車廠合作生產,現在風水輪流轉,已轉為美歐引入中國電動車技術。德國大眾汽車擬全盤採用中國小鵬汽車的電動車技術,美國福特亦宣布斥資35億美元,與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合作在美建廠。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上月底訪華時走訪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並希望它能到法國生產。

中國電動車前景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而是越來越大的地緣政治干擾。拜登早就在電動車業向中國下戰書,表明要改變美國電動車在全球只排第八、中國第一的情況,他上任就宣布耗資1740億美元振興電動車,包括補助新建電動車廠、電池廠,去年推出的削減通脹法案,又資助電動車業,並補助國民購買美國生產的電動車。
西方大玩莫須有 藉國安理由打壓

拜登的手段並未能遏抑中國電動車業的高速發展,以致美英官員近日都以國安理由,針對中國新能源業汽車。英國媒體上周報道,英國政府高層雖然沒有任何證據,但卻深憂中國利用電動車內嵌的技術,可能被用來收集位置、錄音和影像片段等大量英國情報。

類似的莫須有擔心,在美國政壇更加普遍,美國4名跨黨派國會議員上月要求美國運輸部長布蒂吉格及商務部長雷蒙多,調查並限制中國自動車技術,指其收集美國民眾和基礎設施數據,可能傳回中國;布蒂吉格上月底對傳媒表示,自動車技術或會成為中美科技冷戰的最新戰線,就像對中國電訊設備或TikTok一樣。美國眾議院屬下委員會上月下旬,亦質疑福特與寧德時代合建電池廠,為美國關鍵行業帶來「潛在風險」。

歐盟是中國電動車重要出口市場,因其關稅只是10%遠低於美國的25%,然而歐盟委員會為捍衛本土汽車生產,正考慮要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以便調高中國車關稅。此外,歐盟正鼓吹對中國「去風險」,可能以減依賴為名,限制中國電動車、電池在歐洲銷售。

拜登為阻撓中國可能超越美國,重點遏制中國高科技,電動車已成中國科技的領軍行業,拜登出手打壓已不是會否的問題,只是何時而已。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