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打壓華高科技減辣 只是大選策略考慮

2023-08-11 00:00

中美科技戰持續升級,美國經長時間策劃,以限制美企對華投資的新戰線,終打響第一槍。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企對中國敏感技術領域的投資,雖然限制範圍比原先傳聞縮減,可能是拜登向國內溫和派作出妥協,也給美中關係有迴旋空間,但事件破壞雙邊經貿合作的氛圍,恐怕雙方越行越遠。
向商界妥協縮小打擊面

拜登責成財政部,限制甚或禁止美國企業及個人投資中國企業半導體、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AI)3個先進科技領域,並把香港和澳門一併列為受關注國家地區,以防美國資金幫助中國軍事現代化技術取得進展,進而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規定還要求美企投資一些未納入管制的相關技術與產品時,須先通報財政部。

這是拜登繼去年10月對美企作出最嚴厲晶片出口禁令後,再從資金面打壓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令中美緊張關係升級。中國外交部狠批美國打着國家安全幌子,限制美企對華投資,其真實目的是剝奪中國發展權利,維護一己霸權私利,是赤裸裸的經濟脅逼和科技霸凌,不但嚴重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更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和擾亂全球產業供應鏈穩定,要求美方撤銷錯誤決定。

不過,市場對限投令反應不大,相信是消息已傳出多時,而打擊範圍收窄至3個,沒有納入生物科技、新能源車等產業;只針對新增投資,不會追溯既往,措施明年才生效。從財政部公布的文件顯示,當局正考慮豁免被動式投資,包括公開上市的股票、指數基金、對沖基金等投資,意味新規定只適用於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公司等,受影響範圍有限。

拜登將限投令範圍縮窄,背後相信與美國國內政治有關。雖然遏制中國崛起是美國朝野的共識,但只有共和黨鷹派傾向支持採取快速、廣泛而強硬措施跟中國脫鈎斷鏈,並要求將股票和債券買賣也納入行政命令中,然而以商界為首的溫和派則反對有關做法,堅持要繼續與中國保持經貿關係,英特爾、高通和輝達高層早前齊齊游說白宮不要再實施更多出口管制,以免美企利益受損。拜登為了能夠在明年大選順利連任,自然極力爭取商界支持,故此在限投令的設計上作出妥協,讓美企可暫時鬆一口氣。
美資縱撤難阻中資續投入

同時,限投令反映拜登仍是以「小院高牆」思維打科技戰,通過限制中國取得美國先進技術和資金,既可拖慢其高科技產業發展,確保美國高科技領先優勢,也讓美中關係保持一定迴旋空間,避免雙方關係呈螺旋式下降。從中方發表措辭強硬聲明,暫時未見推出反制措施,反映中方仍在觀望中。

拜登小心翼翼處理限投令,難免予人雷聲大、雨點小之感,短期對美企衝擊有限,但中長期恐怕會產生寒蟬效應。當前很多科技公司和初創企都涉及AI研究,美國風投在投資有潛質中國初創企,需投入多輪資金,但不保證最終一定有回報,現在更要顧及其研究可能存在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風險,為免踩雷而蒙受重大損失,可能盡量避免投資中企,令美國資金流向中國大減。事實上,投資者最怕不明朗,拜登兩年前提議推限投令,美國投資者已開始從中國撤走資金,對華風投由2021年第4季438億美元,減至今年第2季105億美元;現在限投令出台,美企可能重新審視對華投資的風險和回報,若回報低於風險,恐怕進一步影響其投資意欲。

即使美國風投資金可能撤走,相信中資機構會繼續投資下去,支持高新科技產業的關鍵技術發展,令美國想掐死中企資本的如意算盤未必打得響,但全球科技生態圈呈兩大陣營發展,看來越來越難以避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