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動力失速 吸客留港消費不容緩

2023-08-01 00:00

港府公布第2季GDP預估數字,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速顯著放緩,投資、政府消費開支和貨品出口增長全面熄火,只靠訪港旅客和私人消費撐住經濟,即使後者仍是下半年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惟疫情改變市民和內地旅客消費習慣,港府應認真考慮發展夜市,並與業界探討更多新穎沉浸式體驗遊活動,盡快出招吸引市民留港和更多旅客來港消費,才能為經濟增長增添新動力。
宜推夜市重新搞活夜經濟

第2季GDP按年增長1.5%,比首季2.9%增長明顯大幅放緩,也低於預期的3.5%;若以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第2季實質GDP下跌1.3%。按主要開支組成部分來分析,外圍經濟疲弱,對商品需求大減,以致本港進出口貿易持續錄得雙位數跌幅,而利率高企影響企業投資意欲,使投資和政府消費開支由首季正增長轉為次季負增長,僅私人消費開支和反映旅遊的服務貿易仍維持正增長。

儘管政府發言人強調私人消費開支和服務貿易仍是下半年增長主引擎,即使第2季發放電子消費券,市民變相多了錢可消費,但私人消費開支卻由首季增長13%回落至次季8.5%,反映消費增長動力也正在減速,相信背後有兩個原因。首先,市民在過去3年疫情餓遊已久,當2月與內地和海外解除旅遊限制,便不再願意留港消費,出現「報復性旅遊」現象,不管是出境旅遊,抑或北上消費,均是將錢奉獻給別人,對刺激本地經濟沒多大作用。

自6月起,市民北上總人數已連續兩個月超過400萬人次,每逢周末或長假期的人流更是絡繹不絕,反觀內地旅客南下維持在逾200萬人次,「淨出境」人次已由6月192萬人次擴大至7月的231萬人次。市民北上消費,因深圳地鐵沿線有很多商場,店鋪寬敞,不管是食品抑或生活用品,售價均比香港便宜,而且服務佳,故不少人每逢周末早上過關,歎完早茶,便逛商場購物或按摩,吃完晚飯再回香港。這從港人第2季在內地使用AlipayHK交易宗數,比首季飆升逾3倍,反映市民北上消費習慣已漸成形。

此外,疫情也改變了市民生活習慣,減少晚上外出和消費,以致旺角和銅鑼灣街道到了晚上10時便水靜鵝飛,即使全面通關復常,但市民依然不願出夜街,酒吧夜店生意冷清,不但令過往燈紅酒綠的夜經濟風光不再,更讓慕名而來的遊客失望。

在當前外圍需求疲弱,香港若要保持經濟穩步增長,須力谷內需和旅遊業,關鍵是如何留住市民留港和吸引旅客來港消費。有議員提議參考台灣和泰國夜市,打造港版特色夜市,吸引市民夜遊消費。九龍城日前舉辦的「潮玩夜市」,以體驗地道潮汕文化及美食作招徠,即使當天不時下雨,仍無阻市民冒雨排隊嘗潮州美食的興致,可見具特色夜市是有一定賣點,若能常規化經營,有望成為新消費旅遊景點。

事實上,內地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和深圳已先後放開限制,容許攤販夜晚擺攤,搞活夜經濟,而深圳首個以港風港味港潮流為特色的夜市街區6月開業,吸引民眾和遊客前來,激發夜間消費新活力。港府若不認真看待夜市,自身旅遊優勢將賣少見少,更難留住市民在港消費。
發掘體驗遊迎合內地客需求

同時,內地旅客來港不再是血拼購物,而是追求體驗遊或沉浸式旅遊。書展和動漫節是香港兩大吸客名片,尤其動漫節更可讓玩家由cosplay到搜羅道具,讓入場人士可積極投入,沉浸體驗動漫世界之中。故當局與業界除了積極經營好這個展覽,更應發掘更多具潛力的盛事或港式生活體驗遊,讓遊客慕名而來,過夜住宿消費。

各地都絞盡腦汁催谷旅遊和消費,香港不能再靠吃老本,應放開懷抱推出新點子留人吸客,總之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