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旅遊帶動經濟 配套停滯拖後腿

2023-08-07 00:00

本港致力推動疫後亞洲郵輪業發展,日前取得進展,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旗下亞洲超大豪華郵輪「海洋光譜號」,在相隔一年半後重臨香港,明年12月再以香港為母港,意味今後將有數以萬計高消費旅客來港,為旅遊業帶來新活水。香港要在疫後鞏固其亞洲郵輪樞紐地位,不但要繼續吸引更多郵輪以香港作為母港,更要做好郵輪碼頭的交通及其他配套,以免影響旅客的體驗。

載着逾5600名乘客的「海洋光譜號」上周五重臨香港,即使只在啟德碼頭短暫停留2日1夜,背後別具意義,意味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之前與港府之間因疫情鬧得不快的事情已成過去。

疫情期間,港府實施限聚令,郵輪公司面對業務停擺,爭取舉辦公海遊,但港府堅持實施熔斷機制,又適逢去年初第5波疫情爆發,以致公海遊胎死腹中,部分郵輪公司最終清盤,「海洋光譜號」索性將母港由香港遷往新加坡。當時業界已擔心郵輪公司撤出後,可能一去不返,因郵輪公司需提前3年定下行程,當香港疫情受控,未必可短期內改變到郵輪既定航次,影響到港府銳意打造亞洲郵輪樞紐大計。
高消費力旅客湧現有利零售業

在旅發局及旅遊中介公司高層出力游說下,郵輪公司捐棄前嫌,並着眼大灣區推銷郵輪假期潛力,先安排「海洋光譜號」未來幾個月再度返回香港作為重點停靠港,到明年底才提供以香港為母港的航線。

對香港來說,「海洋光譜號」重臨,帶來大批高消費力的國際旅客,為零售業帶來新活水。疫後來港旅客回升,上半年入境旅客逾1288萬人次,當中79%為內地旅客,然而內地旅客消費模式改變,不再是血拼消費,旺丁不旺財。

反觀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是全球第二大郵輪公司,市場佔有率約34%,旗下有不同類型郵輪,小的載客量600人,大的動輒可載客逾5000人,而乘客均屬高消費力一群,若旗下郵輪不斷在香港靠岸,意味香港不愁高消費力客源。

不管郵輪是把香港作為中途停靠港抑或母港,均可刺激零售旅遊業,但始終以母港經濟效益最大,因國際旅客若在香港登船出發,便須先搭飛機來港,若香港作為郵輪之旅終點站,旅客因利乘便亦會在港多留幾天,均涉及過夜留宿,期間觀光、吃喝玩樂和購物的總開支,肯定遠高於中途停靠一天的消費。因此,當局若能爭取更多郵輪以香港作為母港,將有利旅遊業快速復甦。
交通不便體驗或損旅客對港觀感

「海洋光譜號」是疫後抵港載客量最多的郵輪,越多旅客上岸消費本是好事,但不少旅客抱怨啟德郵輪碼頭交通不便,出入只能靠的士,而且的士數目不多。這反映了碼頭交通配套不足,若旅客只得一天時間,卻浪費在排隊等的士,便會帶來不好體驗。

因此,當局須設法改善碼頭交通工具不足問題,即使無法增設恆常路線巴士,可考慮一些靈活方法,例如當收到超大豪華郵輪即將靠岸,可預先知會的士公司在當天某時段多派的士到郵輪碼頭,或安排巴士公司設立特別路線行走尖沙咀各地。旅發局亦可聯絡旅行社,讓其為郵輪旅客設計一些半天團,安排專車接送參觀多個景點和享受地道美食,省卻旅客出行等車煩惱,亦為旅遊業帶來商機。

郵輪母港理應是建立一個不假外求的產業鏈,為旅客提供購物中心、免稅店、大型食肆、娛樂場所等服務,但啟德郵輪碼頭商場卻未能發揮作用,當局應研究如何重新整合,將商場搞活成為新旅遊消費熱點。

「海洋光譜號」母港要明年底才啟動,當前仍有充裕時間改善郵輪碼頭配套措施,當局宜積極規劃和經營,讓旅客感到便利和舒適體驗,願意推介給朋友,才能吸引更多郵輪來港作母港,提升本港亞洲郵輪樞紐的競爭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