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是戰略物資 抗疫功成未到身退時
2023-03-01 00:00
本港從今天起全面復常,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停運,免費核酸檢測服務中心也停止,連維持了近3年的口罩令也正式取消。防疫措施全面退場,港府是時候認真檢視有必要將口罩列作戰略物資,不但繼續保留一定數量口罩在本地生產,還要像食米般建立戰略儲備,此舉並非杞人憂天,而是要防患未然,以應對疫情隨時發生,並對閒置的防疫設施作好善後規劃,讓其能物盡其用。
宜視同食米般建儲備以備不虞
解除口罩令消息傳出後,不少口罩專賣店均對存貨進行割價傾銷,因明白到市民不用強制佩戴口罩,今後對口罩需求大減,令口罩製造商可能因生意大減而被逼轉型或結業。不過,港府不能以疫情即將終結為由,認為口罩廠已完成其歷史使命而默許其離場,更應趁機檢視如何設法讓其有效地繼續存活下去。
雖然港府在2003年沙士後進行檢討,讓醫管局儲備足夠3個月使用的口罩和防疫物資,但新冠疫情卻暴露了此舉有不足之處,就是公院有充裕抗疫物資,但市面卻出現一罩難求,市民要四出高價搶購的亂象。口罩荒先後在香港和全球各地出現,多國政府事後已將口罩、防護衣、呼吸機和其他關鍵醫療物資視為戰略物資,生產綫不能假手於人,否則供應鏈一旦斷裂,醫療系統便隨時有崩潰危機,故紛紛不計成本,決定在本土建立生產綫。
港府當時因無法買到口罩,決定資助廠商建立生產綫,令口罩生產廠房在2020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約200家,隨着防疫措施鬆綁,口罩廠已減至約20家。當局不能以市場機制帶有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涵意,任由口罩廠因需求大減而被淘汰,因大家無法預知疫情何時再爆發,若本港沒有口罩廠,一旦口罩供應斷鏈,又要四處搜羅資源建立生產綫,費時失事,難以救近火。
規劃閒置防疫設施冀物盡其用
因此,當局應對現有優質「香港製造」口罩廠繼續進行扶持,若其能提供具成本效益、高質量口罩,公院在採購時應予以優先考慮,讓其有穩定定單營運,而口罩廠亦應着力開發其他醫療級產品,並取得歐盟和美國認證,開拓更廣泛的海外市場。港府同時應將口罩的重要性,等同食米般列為儲備物資,應效法現時規定食米時刻須貯存足夠15天的食用量,要求廠商須儲備足夠港人使用至少一個月的口罩存貨。儘管口罩和食米有最佳使用期,其實要處理並非難事,當公院要補充貨源,可先從儲備中騰出庫存,然後再將新貨補充儲備,確保其保質期。
此外,港府亦要開始對停用的社區隔離設施進行重新規劃,按地理位置作不同處理方法。竹篙灣社區隔離設施面積較大,又遠離市區,可保留作應對未來疫情之用;啟德設施位處市區,可暫時改作青年宿舍或過渡房屋,回應青年和劏房戶的住屋需求,而河套區設施則應還原作創科用途,務求善用相關設施,緩解當前本港最逼切的社會和經濟問題。
隨着免費核酸檢測服務完成歷史任務,除了一些設置在球場的檢測中心要關閉外,當局應檢視檢測的需求,研究是否有必要將21家社區檢測中心數目削減,以便將球場和體育館交還康文署,供市民有更多地點在空閒時做運動。
本港逐漸回復正常,當局固然要聚焦催谷經濟,也要以務實態度處理閒置防疫設施,更要吸取教訓,為應對未來疫情作好準備。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