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體院資助機制 改善基層運動員待遇

2024-08-13 00:00

港隊在巴黎奧運取得佳績,奪得2金2銅共4面獎牌,是歷來最佳成績。很多人形容這是體育精英化成果,香港體育學院推動精英培訓和政府體育政策是功不可沒,成功培育出「劍神」張家朗、「微笑劍后」江旻憓和「女飛魚」何詩蓓,為港爭光,但體院對運動員的資助與成績掛鈎的做法,卻再次讓人關注基層運動員的低微待遇,要求當局檢討資助項目機制和低薪運動員待遇。

今次出戰奧運的港隊共35人,只有3名運動員成功奪牌,印證了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成功非僥倖,而是經過艱苦訓練和臨場不屈不撓的戰意錘煉得來,張家朗、江旻憓和何詩蓓的汗水並沒白流,贏得獎牌、獎金、掌聲和榮耀。可是,在競技場上未能奪牌的其他運動員背後辛酸,卻鮮有人知。
與成績掛鈎激發鬥心又添壓力

現時體院是按評分制度來訂定資助的精英項目,B級項目僅獲一定支援,但A級項目如游泳、單車、劍擊等,卻可獲提供全面資助及訓練計劃,並有專屬場地,運動員可保證在4年的資助期內每月得到資助,而資助額按比賽規模和成績而定,分為成人隊、精英丙、精英乙、精英乙+、精英甲和精英甲+6個級別,每月資助額由7130元至44500元不等。運動員若取得參賽資格,便可晉身精英丙,每月資助11520元,若在比賽中取得較前名次,資助等級和金額也相應提高,若能在奧運或亞運賽事中奪牌,每月資助44500元。非全職運動員的資助額更低,視乎級別每月2530元至10070元不等。

社會有聲音指,基層運動員每月只能收取7130元薪酬,待遇之低,還不如保安員,令到很多運動員難抵低薪而被逼放棄運動,希望當局改善運動員待遇,至少也要有最低工資。不過,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指運動員的薪金雖然不高,但體院包食包住,又提供醫療,基本上日常生活不須花錢,全職運動員大可將幾千元視為零用錢。

無可厚非,體院在精英項目資助制度下,定下每個等級的門檻,只要比賽成績達標,所獲的資助也會依次提升,但若在比賽中敗陣,便面臨降級削資源的命運。這個機制讓運動員保持着要在比賽中勝出的鬥心,朝着爭名次奪牌目標奮鬥,在有穩定收入下可無顧後之憂,專心訓練,令港隊在上屆和今屆奧運頻頻取得佳績,證明制度是行之有效。

然而,此舉令運動員「貧富懸殊」變得更嚴峻。由於體院的資源只對有名次和奪牌的運動員傾斜,基層運動員所獲資源有限,若未能在訓練脫穎而出,難有參加國際比賽資格。畢竟運動員生涯有限,即使將7130元資助悉數儲起來,也難以應對30歲退役後的生活,令不少人須為退役從事甚麼工作綢繆,難以專注訓練。反觀奪牌的運動員,除了每月有逾4萬元穩定收入外,還獲贈數以百萬元獎金,甚至替企業做代言人拍廣告。

不少退役運動員指,資助機制令精英運動培訓變得越來越功利,有獎牌便有資助,沒獎牌便沒資助,挫傷運動員的士氣。例如本港桌球精英之前在國際比賽上屢創佳績,可是因為亞運在連續幾屆不設桌球項目,體院去年將桌球評級由A級精英項目降為B級,大削80%資助。
評審太功利挫傷某類運動發展

此外,足球是香港不少男孩最愛的運動,可是在1998年因精英計分制下不及格而被剔出體院資助的精英項目,足球員為了餬口,惟有放棄踢波,流失了一些有潛質的運動員;即使留下來繼續踢波,有的經受不起金錢誘惑,與不法集團勾結打假波,影響足球健康發展。幸好仍有一批熱愛足球的運動員在去年代表港隊在杭州亞運殺入四強,讓足總成功向體院申請「個別精英運動員資助」,使港足運動員在今後兩年每月可獲得逾2萬元資助,安心在綠茵球場上比賽。

因此,港府有必要檢討體院精英資助項目機制,尤其是提升基層運動員的微薄資助金額,並盡量為其在退役後物色工作,讓其認真將全職運動視為工作和職志,也使運動員雨露均霑。同時,體院在評定精英項目時不能過分功利,而是盡可能推動不同運動發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