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大手術改善的士服務 各方不容有失

2024-08-01 00:00

政府為改善的士服務質素,決定引入嶄新的士車隊制度,收到15份申請,經篩選後終批出5個牌照,合共提供逾3,500輛的士,佔全港的士總數約20%。當局重手改善的士服務,的士業界亦不惜重本投資,反映雙方明白到市民對改革寄望甚殷,希望盡快做出成果,讓市民感受到新氣象。
爭取時間落實車隊並檢視成效

的士車隊牌照申請結果,有兩點值得關注。首先,的士車隊模式屬於先行先試,理應審慎推行,但當局卻一下子批出5個牌照,而所涉及的士數目佔整體的士總數約20%,卻絕非小數目。第二,成立車隊門檻相當高,按牌照規定,中標車隊須在一年內投入服務,所提供的3,500輛的士中,40%是新車,其餘車齡均少於3年,亦會提供豪華及輪椅的士,當中25%是電動的士,須提供網約渠道、電子支付方式和投訴司機服務機制,涉及巨額投資,的士業界在經營不明朗下,仍願意斥巨資爭奪為期5年的經營牌照。

本港的士服務質素差,司機兜路、濫收車資、拒載、不禮貌、車廂殘舊的投訴屢見不鮮,可是的士牌屬於「買斷」,政府只可規管的士加價幅度,卻無法以服務質素為由收回的士牌,以致服務每況愈下,故當Uber出現時,市民寧願多付車資,也選搭服務質素較佳的網約車,對的士構成不公平競爭,導致其生意大減。然而,的士投資者真金白銀買入的士牌照營運,然後買的士,每年要支付車輛牌費、保險費和維修費,當中部分成本入了政府口袋,當局讓的士投資者有合理回報是應有之義。

因此,當局在處理網約車問題時一直採取拖字訣,即使早前完成規管網約車調研,在最關鍵的問題上「留白」,並以乘客需求調查為由,推遲一年才決定規管細節,好讓的士車隊有充裕時間落實,再因應成效決定如何規管網約車平台。這反映當局對的士車隊寄以厚望,希望讓市民感受到車隊所帶來的優質服務,對的士形象有所改觀,讓的士有繼續營運空間,待決定讓網約車平台合法化時,讓兩者並存作良性競爭。

至於的士業界在的士牌價下跌,仍不惜投資3億元建立的士車隊,因明白到網約車是大勢所趨,政府讓網約車平台合法化是遲早問題,若業界只是一味埋怨網約車搶生意,於事無補,倒不如趁早擁抱科技,仿效網約車的長處,提升競爭力。取得的士車隊牌照後,便可透過網約與乘客自定車費,收取比咪錶收費較高的車資,跟網約車做法看齊,增加收入。

此外,的士車隊提升車輛和司機質素,大部分用新車,車廂裝有攝錄機、全球定位系統、行車紀錄儀和司機監察系統,再加上司機受公司管理,讓乘客在乘搭車隊時有嶄新體驗。乘客又可以透過手機程式給司機評分,並根據司機良好駕駛表現建立「最喜愛司機」名單,以便日後優先網約這些司機,從而為車隊建立忠誠顧客。這解釋為何有15家營運公司申請的士車隊排照,無非是爭飲頭啖湯,有中標的士車隊表明最快9月讓豪華的士投入服務,希望通過提供舒適、可靠、安全服務,留住乘客。

儘管有部分的士車行積極申請的士車隊牌照,但有部分人仍觀望車隊對的士牌價會造成甚麼影響。若車隊提供優質服務,有望吸引更多人乘搭,水漲船高,牌價也會隨生意增加而回升。問題是投資金額大,5年經營期能否回本仍是未知之數,令部分車行猶豫。
做好營運配套爭取多贏局面

對政府和的士業界來說,落實的士車隊是不用有失。由於車隊會有25%是電動的士,的士是搵食車,當局須做好配套工作,包括提供足夠快速充電裝置、購置新電動車時獲得資助等。若車隊表現理想,相信會吸引其他車行願意加入擴大規模,政府亦應適時考慮增加車隊數目,從而加快改變的士業生態;但若成效不似預期,當局可能考慮發牌予更多網約車平台。

市民期待的士車隊能為業界生態帶來改革,不但讓乘客在點對點出行時有更多便利選擇,還為的士和網約車帶來雙贏。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