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誘因 扭轉年輕人輪候公屋心態

2024-08-06 00:00

近年公屋申請者高學歷、年輕化現象日趨嚴重,引起社會關注,官員多次公開呼籲年輕人切勿為了申請公屋而躺平,扭曲人生,應為追求夢想而拼搏。當局除了向青年灌輸正確人生觀外,更應正視青年置業難問題,盡快推出可行解決方案,讓其有上流機會。

目前有逾22萬公屋申請,當中9.2萬宗為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據房署早前公布的統計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人申請公屋蔚然成風,30歲以下非長者一人申請有逾3.8萬宗,52%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比起十年前有33%大專學歷申請者明顯大幅攀升;同時近70%新登記是以學生身份申請。
為公屋躺平減薪想法要不得

申請公屋有入息和資產限制,可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滿18歲便申請,以為越早申請便可越早上樓,而高學歷人士更不惜為了公屋而躺平減薪。出現這種向下流動的怪現象,與本港樓價過往持續飆升,但薪金升幅卻遠遠追不上樓價有關。即使樓價近3年由歷史高位下跌逾24%,但本港仍連續14年是全球最難負擔地區,要不吃不喝16.7年才能買得起樓。面對樓價高不可攀,一些年輕人認為怎樣努力也無法上車,與其一輩子為供樓營營役役,倒不如享受當下人生,將錢花在吃喝旅遊上,並索性選擇低薪工作,甚或長期打散工,以便符合申請公屋資格,待獲編配公屋便可改變貧窮的宿命。

青年為了公屋而甘願向下流動,令人深感唏噓。公屋政策原意是為社會最低收入一群提供住屋安全網,不應用作解決高學歷青年買樓難問題的出路,加上青年可塑性大,未來發展潛能和機遇大,不應為了刻意輪候公屋而放棄追尋夢想,消極平淡過活。

青年出現「得公屋得天下」的想法,歸根究柢是公營房屋資源分配不均,公屋與資助出售房屋興建比例為7:3,即政府一直將資源集中在興建公屋,只有少數資源投放在居屋上。居屋攪珠講求是運氣,獲幸運之神眷顧的人士,可以申請一次便中籤,但有的申請多次卻仍不中籤。因此,當局有必要將公屋與居屋興建比例調整至5:5,令到每年推售的居屋數目大增,增加年輕人置業機率;同時調整居屋抽籤制度,對多次申請而未成功的申請者獲發額外抽籤機會,增加其中籤機率。

然而,要短期調整公屋和居屋興建比率有一定難度,因政府即使已覓得的土地足以在未來十年興建30.8萬伙公營房屋,但平整工程需時,令供應呈頭輕尾重現象,最快也要在2029年之後才能落實。儘管如此,當局也要盡早探討調整公營房屋比例可行性,以及研究其他可行措施。

從房屋署署長羅淑佩早前表示會積極考慮措施,協助青年安居置業,可窺探到當局正籌謀一些新舉措。早前有議員建議推行「青年未來置業儲蓄計劃」,容許青年可為長遠購買居屋而開始儲蓄首期,羅淑佩認為有關意見值得進一步探討,但畢竟居屋申請設有入息和資產上限,青年儲蓄首期也應計算在資產之內,假如豁免這筆儲蓄,牽涉很多問題,需要事前理順。
改善經濟為青年締追夢機會

此外,當局也要加強宣傳,糾正青年以為越早申請越大機會獲派公屋的謬誤。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最年輕獲編配公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平均年齡為47歲至52歲,換言之若年輕人18歲申請,至少也要等29年後才能上樓,讓青年知道此路行不通,不要為公屋而蹉跎歲月,埋沒自己的潛能。

要讓青年敢於追夢,發揮潛能,當局除了加大力度發展經濟,讓產業升級轉型,房委會日前推出「共築‧創業家」計劃,在旗下商場撥出舖位,供青年嘗試免租創業7個月,參加者獲利後須分出20%利潤予房委會,希望藉此鼓勵青年實踐創業夢,為實現自己夢想、向上流動而打拼,不再躺平。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