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隧分流收費機制 須保彈性優化空間
2023-03-23 00:00
本港3條過海隧道一直存在收費懸殊問題,以致紅隧經常出現塞車現象。港府昨天公布三隧分流方案,年底前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的安排,冀通過調整隧道收費,改變車主駕駛習慣,紓緩過海塞車問題。新安排相信有助對車流量起分流作用,惟執行時或許會出現問題,當局宜因應實際情況適時作出調整,務求措施落實後大幅改善三隧的車流情況。
計畫將會分兩階段推進,首階段在8月2日調整三隧收費,辦法是西隧收費由現時75元降至60元,東隧和紅隧收費均增至30元,而的士使用三隧一律收費25元。
第二階段是年底推行3個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模式。在周一至周六上下班的繁忙時段,西隧收費仍維持在60元,但紅隧和東隧收費則上調至40元;早上10時15分至下午4時30分為一般時段,三隧劃一收費30元;晚上7時至翌晨7時30分為非繁忙時段,劃一收費20元。
冀改變車主習慣 分流紅東隧車流
計畫是透過調整三隧收費,縮窄價格差異,鼓勵部分車主改用西隧,紓緩紅隧和東隧的車龍問題,但遭非議大幅增加紅隧和東隧收費,對紅磡、土瓜灣、九龍東一帶車主造成不公。
不過,當局並非單靠提高隧道收費,亦利用在不同時段劃一減費作誘因,希望藉此改變車主駕駛習慣,選擇避過繁忙時段駕車過海,並因應自己的位置,選擇哪條過海隧道是最快捷抵達目的地,毋須再為節省隧道費而繞道行駛,減少不必要車流,從而緩解目前紅隧和東隧塞車瓶頸問題。
另外,當局已預見到不同時段之間有收費差異,為免車主在轉換時段期間突然加速或減速,引發意外或出現慢車行駛,故設有大約20分鐘過渡期收費,期間每2分鐘收費或下調2元。
不同時段的時間設定,是經過周詳考慮,但成效則有待驗證。當局應密切注視執行後運作是否符合預期,一旦發現隧道在晚上8時仍有長長車龍,應即時檢視問題,並盡快調整相關時間,確保有足夠彈性去進一步優化措施,調整汽車流量。
宜研建新隧道及遏私家車增長
要解決過海隧道車龍問題,三隧分流只是治標,因兩階段措施是善用現時西隧的剩餘容量,疏導紅隧和東隧的車流,但問題是西隧容量亦幾近飽和,遲早也難逃出現塞車問題,故長遠而言,當局宜盡早探討興建第4條海底隧道的需要,就選址、財政和對港島交通配套的影響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一俟社會有共識,便可加快上馬。
與此同時,當局亦要正視私家車增長過快問題。不少市民搬到新界居住,可住平些、住大些,但代價是每天要長途跋涉往返新界和港島,為了方便出行,不用與人逼車,唯有買車代步。
即使當局增加汽車首次登記稅和牌費,也無法遏止市民買車意欲。因此當局在規劃北部都會區時,須積極發展新商業核心區,在新界區製造更多就業職位,居民便毋須跨區到港島工作,可減緩過海隧道需求。
三隧分流只是改善紅隧和西隧的資源錯配問題,即使措施順利推行,成功分流汽車流量,若無法有效控制私家車需求增長,塞車難題仍將揮之不去。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