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票價與利潤掛鈎 難完全討好乘客與股東
2023-03-22 00:00港鐵票價實施可加可減機制多年,一直被市民詬病港鐵在錄得豐厚盈利下仍然加價,要求港鐵將物業利潤補貼票價。行政會議昨通過港鐵票價機制檢討,6月生效,日後票價調整將會一定程度上與物業利潤掛鈎,以回應市民訴求,但實質減幅有限,對壓低車費作用不大。畢竟港鐵是上市公司,須兼顧港府作為大股東以外小股東利益和廣大市民福祉,但要平衡兩者之間利益卻絕不容易。
現時票價調整可加可減機制,是兩鐵合併後引入,有一條計算方程式,就是考慮物價水平、運輸業工資水平後,再扣減港鐵車務營運收入及成本比率的生產力因素,得出實際加幅。這條方程式設計時力求客觀和透明,但在實際運作上卻是多加少減,除非出現通縮,否則在正常情況下,只要物價和工資上升,港鐵根據機制便不得不加票價。最令市民不滿的是,即使港鐵賺大錢,錄得逾百億元盈利仍依然按機制加票價。因此,當港府和港鐵去年開展檢討票價調整機制時,不少團體建議引入盈利指數或利潤對沖機制,即港鐵賺得愈多,票價加幅愈小,以回饋市民。
特別扣減變相常態化回饋市民
行會在檢討港鐵票價新機制時,決定在生產力因素引入利潤掛鈎機制,與港鐵物業發展利潤掛鈎。如果物業利潤在50億元以下,便特別扣減0.6%,若利潤在50億至100億元,則扣減0.7%,而100億元以上則扣減0.8%。若以去年港鐵物業利潤計算,今年票價獲特別扣減0.8%。
當局順應民情引入物業利潤掛鈎機制,但跟市民的期望仍有落差,因扣減額介乎0.6%至0.8%,與利潤掛鈎度顯得不夠徹底。新機制下為物業利潤扣減設了0.8%上限,同時取消原先0.6%特別扣減優惠,在一增一減下,實際票價減幅只比原方程式增加最多0.2個百分點,所以有議員要求將最高減幅由0.8%上調至1.2%。
然而,市民須明白之前0.6%特別扣減是在特殊情況下的產物,並非每年都有,現在政府與港鐵將0.6%變相常態化,成為機制一部分。在扣除物業利潤的0.8%,以及今次有1.2%一次性特別扣減,估計今年票價實際加幅為2.45%,若與5家專營巴士申請加價9.5%至50%比較,港鐵這次票價加幅看來有「比較優勢」。
確保穩定收入拓新路綫及維修
從另一角度看,政府今次為港鐵票價引入利潤掛鈎機制,是試圖兼顧乘客和小股東利益,但問題是不容易做到百分百滿足兩者利益。畢竟港鐵是一家上市公司,即使政府是大股東,但仍有25%小股東,當中不乏機構投資者,須向股東問責。港鐵物業收入基數大,0.6%至0.8%票價扣減,也絕非小數目,若政府將票價和利潤掛鈎比例進一步提高,勢將影響港鐵盈利和派息,甚至某程度上影響到港鐵是否有充足資金進行資本投資,更新老化設備和拓展新項目。據悉,在檢討港鐵票價機制的諮詢期間,有意見書反對將票價與物業利潤掛鈎,就是擔心影響到未來資本投資。
環顧世界其他地方鐵路公司的做法,往往是透過補貼壓低票價,但代價是將鐵路國有化,在當前政府財困下,不少均要緊縮開支,以致沒有資金投資和進行維修保養,最終落得鐵路老化。港鐵若不想步西方鐵路公司後塵,又要維持高效鐵路企業,即使補貼車費,仍須保持市場機制運作,才能確保有充裕資金不斷擴展路綫,而又能為高效鐵路網絡提供應有維修保養,為今後數十年香港鐵路基建的發展鋪好道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