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牙科制度過時 改革逼在眉睫

2023-03-10 00:00

本港醫護人手嚴重不足,港府正在拆牆鬆綁,除修例引入境外人才,更研究強制本地受訓醫護須在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一定年期,初步先在牙科畢業生推行。當局打破常規,設法增加醫護人手是值得讚許,但牙醫跟公共醫療系統服務對象有別,前者主要服務公務員,若增加人手後而沒改革牙科服務制度,恐怕基層繼續大歎睇牙難。

隨着人口日趨老化,市民對醫療服務需求日益殷切,令整體醫療人手嚴重短缺,缺的不止醫生,還有護士、牙醫、物理治療師等,港府前年修例輸入海外受訓醫生後,早前提出諮詢文件,準備將輸入人才範圍擴大至非本地受訓的護士和牙醫,而有關增加牙醫的文件內容更屬於翻天覆地。文件提出計畫修訂《牙醫註冊條例》,建議加入強制要求,牙科生畢業後不能馬上正式註冊和私人執業,須先在公營機構實習1年才可正式註冊,之後更要在指定公營機構服務兩年才可私人執業。
綁牙科生3年紓短期人手緊張

當局因應醫護人手短缺問題,作出全方位改革,冀掃清障礙,在短期內增加大批醫護,紓解市民看病難問題,相信社會各界人士均拍手叫好。不過,牙科生對畢業後強制留在公營牙科機構工作3年大表不滿是可以理解,因觸動其利益。牙科生指衞生署牙醫流失率問題嚴重,歸根究柢是牙醫根本沒有甚麼晉升機會,對於哪些想過朝9晚5和渴求過穩定日子的人士,留在政府牙科診所是最佳選擇,但對力求上進的人士來說,卻寧願外出執業拼搏。

此外,他們亦質疑當局在修例後即使大增人手,也未必可以改善目前基層睇牙難問題,問題癥結源於牙科服務制度。公院醫療系統是服務全港市民,但政府牙科診所主要服務對象是公務員和家屬。全港有40所政府牙科診所,為公務員提供包括口腔檢查、洗牙、脫牙、矯齒等全面牙科服務;僅有11所診所為公眾提供每月共4000個名額的限時和僅限於止痛和脫牙的街症服務。結果基層和長者因負擔不起高昂私營牙科診療費,不惜在政府牙科診所外通宵排隊等候派籌。

若政府不改變現行制度,仍然堅持私營主導牙科服務,即使當局吸納大批牙科畢業生補充空缺,公眾亦難受惠。因此,當局須認真檢討和完善現行牙科服務制度,增加每周街症日數和名額,甚至設立流動牙科醫療隊,定期前往沒設立政府牙科診所的地區,不但讓市民毋須跨區睇牙,也令每區的基層都有機會接受牙科服務。當局還要將街症服務範圍擴大至洗牙,既照顧到基層實際需要,不再予人厚公務員而薄基層之感,又可讓牙科畢業生有更多實習機會,吸取不同經驗。
須設法提供誘因挽留公營醫護

畢竟強制剛畢業的牙科生在政府診所工作,只是解決短期人手不足問題,當其服務期滿便會外出執業,再加上資深牙醫也可能會外出搵真銀,隨時衍生青黃不接問題,挽留資深牙醫也須認真看待,否則將來找誰來培訓新人。事實上,挽留人才同樣是公院所面對的最逼切問題,除了提供更多晉升機會,還有甚麼誘因可起到有效作用。

當局正就增加公營醫療系統的醫護人手方案諮詢持份者,箇中不乏大膽舉措,在聆聽對方意見時,也要加強解說,釋除疑慮,並趁機推動全方位醫療改革,除弊革新,為公眾提供適時、可負擔得起的優質醫療和牙科服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