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醫療爆煲 修例引入護士不容緩

2023-03-09 00:00

本港醫療系統長期欠缺人手,港府繼修例引入海外受訓的醫生後,現在準備再接再厲,計畫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只要在受僱一定年期後,便可免試正式註冊。此舉降低引入護士門檻,相信有效大幅吸引內地和東南亞護士來港工作,補充醫院和院舍護士短缺問題,以免醫療服務質量轉差。
迅速有效增人手減公院負荷

醫務衞生局昨天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提出擬修訂《護士註冊條例》,將開闢3個新途徑,包括有限度註冊、特別註冊和暫時註冊/登記安排,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期望年中向立法會提交草案。有限度註冊制度下,申請人不論是否香港永久性居民,都可申請來港在認可護士學校、院舍和社福機構等工作。至於特別註冊制度,申請人須在衞生署、醫管局工作,在指定機構全職受僱一定年期,表現令人滿意就可獲免試正式註冊。暫時註冊制度則容許海外護士來港作短期學術交流和臨牀示範。

當局擬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護士,主因是本港長期欠缺醫護,近年流失情況更嚴重。港府2019年委託港大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2030年將欠缺1610名醫生和3679名普通科護士,到2040年則分別欠缺1949名醫生和5060名護士。可是,近年公院醫護因不滿工作負荷過重而跳槽到私院或移民,令到醫生流失率達8.1%,而註冊護士及登記護士流失率分別達11.2%和14.8%,令醫護荒日趨嚴峻。

當局明白到培訓一名本地醫護需時,動輒至少需5年時間,即使再大幅提升培訓學額只屬遠水,難救近火。當局前年已率先修例引入海外醫生,迄今成效不理想,只聘請到十多名醫生,所以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醫管局下月派人到海外搶人才,先向最多香港留學生就讀的英國醫學院埋手,目標是短期招攬100名海外醫生;另方面是修例吸納更多非本地受訓護士,關鍵也是拆牆鬆綁,因香港執業試向來透明度低,及格率也相當低,2018至2022年間每年新註冊的非本地培訓護士人數僅2至25人,一直被詬病保護主義色彩濃厚,令持有外國護士執業資格人士返港,最終要被逼轉行。

現在港府準備修例讓非本地受訓護士可免試註冊,明顯是降低門檻,但相信不會引起太大爭議。首先,護士不涉及開藥或動手術,故要求不會像醫生般嚴苛,而且當局正大力推動基層醫療,地區康健中心核心團隊以護士為主,再加上本港人口老化,院舍對護士的需求更殷切,相信市民會認同輸入非本地培訓護士的需要和逼切性。

事實上,去年疫情高峰期,本港公院瀕臨崩潰之際,內地醫護來港支援,在照顧新冠病人方面並沒出現問題,因他們都諳廣東話,在溝通上沒有任何問題,而且經歷該次交流,也讓市民對內地醫護的水平及表現大為改觀。一旦當局決定修例輸入海內外護士,考慮到語言溝通等因素,相信內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護士會成為羅致的主要對象。
把好專業關保醫療服務水平

當局降低門檻,目的是可迅速有效增加護士數目,但仍須先諮詢本地醫護團體意見,了解對方的憂慮,並嚴格把好專業關,確保申請者取得專業護理學士或高級文憑資格,而其工作表現又符合本港醫療服務水平,並安排他們要先學習本地文化和與病人相處的方法,讓其能融入本地醫療文化,從而撫平本地護士情緒,以免影響彼此今後合作。

港府準備引入外地受訓護士,是朝緩解醫護人手短缺方向邁出一大步,本地醫護團體亦應從市民健康福祉出發,放開懷抱,接納內地和海外護士,大家攜手合作,才能避免人手荒、工作量不斷增加的惡性循環持續下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