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豐 - 從「無言老師」反思正向教育理念|津中樂道

2023-07-10 12:43

近學期尾聲,老師們都會互相分享教學理念和經歷。彼此通過交流,以期在靈性、教學上面對的哀樂憂苦同勉互勵。有老師分享於公餘時間擔任聯絡「無言老師」家屬的義務工作。聽後我感悟極深:「無言老師」帶給我們教育界甚麼正面的反思與迴響?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接收生前答允死後捐贈遺軀的逝者,作醫科學生研究及發展用途。其中「人體解剖學」是醫學訓練中深入了解人類結構的重要部分,而遺體捐贈者就是當中最默默無聲地付出,不以言傳知識,卻以身作教,故有「無言老師」(Silent Teachers)之稱。

「無言老師」藉不言之教以延續生命的溫度,是值得大家尊重的。逝者與家屬均須放下傳統牢固的「全屍」殮殯思維,而遺體捐贈者以「沉默」無私的身軀作教育用途,讓我們學習「同理心」、「共情」(Empathy),以關懷及奉獻予有需要的群體,這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的精神。

在香港中學課程,有多元化並且有效的渠道培育正向思維和生命教育。例如,在初中有「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在高中有「倫理與宗教科」,都對學生的社交、道德和靈性發展有重要的貢獻。

若加入介紹「無言老師」,教導學生領會奉獻者以有限的生命壽數,無私地施予服事,從而讓學生體會在困難中勇於面對逆境,學會尊重生命;通過「無言老師」的楷模,建立正向的人生價值觀及素質,讓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產生共鳴感與互繫感,發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的精神。

相信我們藉着這份充滿暖意的生命,影響下一代更積極及正面迎接未來的挑戰,共同燃亮美善的人生願景。


張豐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校長及香港倫理與宗教教育學會榮譽會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10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簡偉鴻 - 雙皮奶的啟示|津中樂道

鄺永燊 - 建立中層領導|津中樂道

周修略 - 教育為未來|津中樂道

甄靄齡 - 淺談AI教學應用|津中樂道

陳得南 - 從心欣賞:考績的專業交流|津中樂道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