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香港教師國史研修班四川行|教育現場

2023-07-04 15:42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成立快將5年,國民教育實源於國史教育,惟翻閱一章一章的歷史,更能找到時代脈絡,探測到脈搏的跳動,方知國學的可貴、國情的流變,乃至今天較多人了解國安的重要。廣大的教育界持份者,特別是處於學校學習階段的師生及家長們,應採取4E並進的方法推動,即教育(Education)、參與(Engagement)、經歷(Experience)及獎勵(Exposition)。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及香港中國學術研究會主辦的「香港教師國史研修班四川行」,由本中心在港組織學員前赴巴蜀,乃按中心成立時的初衷及推動方法進行。

「此行難得可以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這工程是劃時代的、是世界性的,沒有設大壩的引水灌溉,是利用自然,又改變自然的中國智慧,李冰父子的言行,足為後世代代相傳,也足為後世典範。」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張校長,能運用儒家經典,卻很貼近生活,情理兼備,深入淺出,講述習主席的治國理念,讓人開竅,同時,增加了自己在新學年負責推動國民教育的信心。」

「如何將硬知識變得生活化,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確實,考察對點對頭,教學處處有材料,處處都是教室,是次參訪於我而言,意義重大,重新燃起對中史教學的興趣。」

「作為中史科老師,一直都知有三星堆考古的發現,亦知有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存在,但平日遇有學生就此發問,我只能回答皮毛,嚴格來說是不懂的。此次成都行,既開眼界,亦可聆聽專家學者細說由來,長了很大的識見,最終受益的是學生。」

「自己是本科出身的,亦為中史科科主任,但過去工作太忙,並未有空閒反思,田野考察的重要性。這回都江堰、金沙遺址之行,讓我勾起帶領學生出外遊歷,是獲取活知識、真情感、熱情投入學習生活的必要。」

不同老師的撮述,帶出了幾乎相同的感受,「香港教師國史研修班四川行」將必有利於學員的日常教學,最大得益者就是學生。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何漢權 - 教學評估與文明之間|教育現場

何漢權 - 泥土團|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口講有憑|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家學.家教.家風|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千秋難論定|教育現場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