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港成 - 一次發人深省的分享|教評心思

2023-07-07 16:56

最近學校邀請了一位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到校進行講座,主要向學生分享他的奮鬥經歷,希望從中灌輸正確價值觀,並勉勵同學,讓他們有所裨益。這位講者從事飲食業,由學徒做起,幾經艱苦、幾許歷練,最終闖出一片天——創業做老闆,經營飲食生意。

是次短講只有15分鐘,但台下學生卻顯得意猶未盡,紛紛踴躍提問。原來學生對講者在疫情期間逆境求存之道大有興趣,畢竟疫情嚴峻時期,飲食業經歷史無前例的衝擊,究竟講者如何險中求生、逆境自強?按講者所言,逆境中自處有兩個核心態度:「努力不懈」和「拒絕誘惑」。

自從今年3月「社會復常」後,教育界也恢復正常上課,不同研究組織都開始進行各項的調查,以蒐集數據分析香港學童在過去數年間的變化:如學業成績、身心健康、社交能力等等,調查結果大多顯示,在疫情期間學生成績退步了、體形發胖了、社交能力倒退了……

科學化的研究,信度和效度當然高,有見及此,教育界也沒有掉以輕心,中小學校都紛紛因應校情及學生實際需要,訂定一些校本的調適課程及適應活動,期望全方位支援學生在知識、情意及技能的發展等等。然而我觀察到有別於客觀研究的另一面,當然並不科學,卻發人深省。

某些學生同樣經歷3年疫情,成績不退反進,那是因為網上學習能讓他們聚精會神聽課。每天不用實體回校,省卻舟車勞頓,有足夠休息時間;再加上互聯網的幫助,讓他們有機會潛修自學其他知識,成績進步驚人。

疫情期間不能外出,缺少運動,但學生每天在家自己烹調,菜式雖不至於變化多端,但能均衡飲食,煮出新意,很有成功感,何來發胖?

疫情期間未能和好友結伴打球、看電影等,但多了時間反思自己的現況,規劃未來,與家人共聚天倫、製作甜品等,平日大家工作學業也忙,這些時光得來不易,何來加深社交障礙?

其實大環境很難去改變,但自己的心態卻可調節。希望同學謹記講者的兩個主題核心——「努力不懈」和「拒絕誘惑」。


翁港成
作者為中華基督教會基新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資深會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7月7日教育版專欄「教評心思」。


延伸閱讀:

潘詠儀 - 學校裏的理財課|教評心思

陳月平 - 美哉!中國|教評心思

陳玉燕 - 同學少年|教評心思

蔡世鴻 - 一次訪問|教評心思

潘詠儀 - 「愛飛客」之行|教評心思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