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愛國教育有序開展 彰一國兩制包容性
2023-06-29 00:00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對港澳台同胞等不同群體的愛國主義教育作出針對性規定,引起港人關注,一旦草案獲得通過,港府會否以本地立法實施。其實,立法並非唯一手段,港府近年積極開展愛國教育,已取得一定進展,若繼續推動相信會做得更好,將有助增強港人的國民身分認同和國家民族歸屬感,亦維持本港是個開放包容城市,更凸顯一國兩制的價值。
落實國家要求 立法非唯一手段
草案立法目的旨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凝聚全體民眾力量建設現代化國家和推進民族復興。草案不但面向全國民眾,更對港澳台同胞作針對性規定,明確指出國家採取措施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以增強港澳台同胞對國家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內地近年大力推動愛國教育,過去一直以指引形式,從道德層面鼓勵所有學校主動去做,但現在卻通過立法形式,提升到以全國性法律層面實施,意味是非做不可。內地認為台灣是祖國統一大業最重要目標,草案將台灣納入並不讓人意外,但當前兩岸一水之隔,要在台灣落實存在一定難度,但港澳已回歸多時,草案一旦獲得通過,香港無可避免要對接國家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要求。
因此,草案提交人大常委會審議,瞬即引起市民關注是可以理解。家長憂慮這會增加子女的功課量,令放學後本已非常緊湊的補習班和課外活動行程,又要再作新安排。教師也擔心要重新準備新教材應對,加重工作負荷,而校長亦如履薄冰,忐忑在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時有任何差錯,隨時成為反面教材。
問題是一旦草案獲通過,會否以全國性法律在本港實施,例如納入《基本法》附件3,或由本港自行立法。人大常委李慧琼放風,據其了解愛國教育法不會納入《基本法》附件3,也不一定需要在港立法,相信港府會有相應措施,配合愛國教育法落實。
事實上,港府在2019年黑暴事件後,因應部分參與暴亂的青少年的國家民族觀被扭曲,積極有序在學校加強國民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包括將高中通識科修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要求學生學習國情、憲法、《基本法》,並須到內地實地考察至少1次;協助學生從小正確認識中國歷史、欣賞中華文化和傳統價值觀、尊重國旗、國徽、國家等國家象徵和標誌。至於教師必須參與培訓課程,而為了支援教師做好愛國教育工作,港府支持教聯會成立愛國教育支援中心,通過展覽室的虛擬實境(VR)、擴增實境(AR)向學生展現中國近代史,亦會舉辦各類型教師培訓工作。
起步雖遲緩 仍有優化空間
港府過去幾年不遺餘力地從教育入手,宣揚愛國主義,對學生進行薰陶,讓其認同國家民族,跟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的愛國主義教育法開展歷史文化教育和國情教育的要求並無二致。雖然本港愛國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還有進一步優化空間。畢竟培養學生愛國情操非朝夕可成,須潛移默化,要從國情、國史和國學入手,但很多年輕學生對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所知不詳,當局應認真加強這方面歷史知識教授,考慮設立抗日歷史紀念館等,讓學生對香港和國家歷史有更真確認識,而不會被西方媒體或史書所誤導。
弘揚愛國主義,補香港過去短板是必須,但切不能矯枉過正,因香港是國際城市,須保持理性、包容、開放,才能與外國高度聯繫,充當內地與外國的橋梁。
既然港府已努力不懈地推廣國民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使愛國主義成為主流價值觀,只要持續做到最好,既能落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一國」目標,又能體現「兩制」的包容性和靈活性。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