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心理精神治療 遏止社會慘劇發生

2023-06-06 00:00

繼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聳人聽聞血案後,深水埗昨日又再發生倫常慘劇,兩宗個案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背後卻折射出市民精神健康狀況出了問題。當局須正視問題,一方面按精神病患者嚴重程度採分流制度,讓其及早獲得治療;另方面為患有情緒病的市民,包括少數族裔,提供及時適當心理輔導,才能避免類似慘劇重演。
情緒受壓頻爆煲響社會警號

一名印度裔婦人疑在深水埗寓所內用枕頭將3名年齡介乎2至5歲的女兒焗斃後,訛稱是丈夫行兇,其後才承認是自己犯案。雖然警方聲稱女疑兇沒有精神病紀錄,但虎毒不吃兒,作為生母卻狠下心腸殺女,唯一可能解釋是其精神狀況出了問題,才會幹下這有歪倫常的行徑。據悉,她與丈夫因感情糾紛而分居,正在爭奪3名女兒撫養權,憂心女兒最終要交由其他人照顧,而其胞弟指她近日精神異常,不時語無倫次。

3天內發生兩宗轟動社會的兇殺案,不可能用單一個別事件來解說,或多或少反映部分港人的情緒長期受抑壓,已到了爆發的臨界點。2015年一項調查顯示,每7名港人中便有1人出現不同程度精神健康問題,而過去3年疫情令不少人情緒大受困擾,出於防疫需要減少社交接觸,染疫後更要自我隔離,使人感到孤立和身心俱疲。在過去一個財政年度,確診抑鬱而須接受治療的病人多達6.6萬人,比5年前大增近18%;至於患上精神病的患者,則由2011/12年度的18.7萬人增至2020/21年度的27.1萬人,十年間增幅約45%,在在反映港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每況愈下。

少數族裔家庭在疫下和疫後面對很大經濟壓力,精神健康也受影響,但針對他們的精神健康服務少之又少,加上語言不通或文化差異,很多病患者不會向他人求助,像今次深水埗倫常慘劇的女疑兇屬隱蔽家庭,拒絕社工探訪,獨自面對問題,最終在壓力爆煲下殺害親女。

這些慘劇一宗也嫌多,現在卻接踵而來,無疑敲響社會警號,當局須檢視情緒病和精神病的治療和康復程序是否存在疏漏,並盡快採取措施修補。以荷里活廣場兇案為例,疑兇患有精神分裂症,曾入過小欖精神病院,出院後每3個月定期覆診,而他原定今天覆診,詎料在覆診前4天卻發狂殺人,問題癥結是覆診時間距離過長?抑或是病人因吃藥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藥?當局須盡快調查找出原因,以便對症下藥推出優化措施。

事實上,精神健康服務資源不足,全港只有456名精神科醫生和600名臨牀心理學家,卻要照顧730萬人,以致輪候政府精神科門診新症動輒要等上1年半,即使獲醫生接見,在短短6至8分鐘會晤,也難以讓醫生掌握到其病情有多嚴重。解決之道是增加醫護,問題是精神科醫生培訓需時,屬於遠水,難以救近火,故當局應認真考慮實施公私營協作分流制度,讓病情較輕微的病人分流到私家診所,公院則專責照顧病情嚴重病人,以便將每次覆診時間由3個月縮短至1個月。
宜推分流讓患者及早診治

同時,當局亦可參考外國做法,為社工提供訓練,讓其可為一些患有抑鬱或情緒問題的病人提供簡單心理輔導,紓解病人內心鬱結,可起防微杜漸作用。民青局、各區關愛隊和社工也可考慮招攬一些少數族裔當義工,讓其專責為同鄉做家訪,通過同聲同氣可打破隔閡,令有情緒或精神問題患者願意打開心扉,接受對方開解和輔導,既可避免社會悲劇發生,也顯示社會關愛少數族裔,推動種族和諧。

情緒病和精神病並非絕症,只要及早發現,有人聆聽其傾訴,可紓解心理困擾,並接受治療,病情是可以受控。因此,政府各社區組織應加強宣傳和培訓教育,讓社工有能力發現和輔導患者,有助從源頭解決問題,防患未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