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有共識 須訂策略平衡打工仔權益

2023-04-21 00:00

應否輸入外勞,向來是引起勞資雙方爭議不休的難題,勞工團體一直堅決反對,擔心先例一開便會打爛本地打工仔飯碗,令有關議題在議會討論時往往面對很大阻力。立法會議員昨天經過激辯,以大比數通過一項沒約束力議案,要求政府加快輸入外勞,補充本港勞動力,難得議會取得共識,當局宜盡快檢視各行業的人力短缺情況,制訂輸入外勞的全盤策略,務求補充各行業人力缺口,並將對本地勞工及社會影響減至最低。
採澳門模式免推高樓價租金

代表勞工界和商界的議員進行交鋒,縱使議案記名表決,最終在沒太大阻力下通過,皆因疫後各行各業均面對嚴重人手荒,令議員不得不實事求是。在人口老化和移民潮下,本港勞動人口在過去3年大減逾19萬,失業率低至3.3%的全民就業水平,當前各行業都出現有工無人做的怪現象。據統計處數字顯示,去年底私人企業職位空缺逾7萬個,而當局推算到2027年整體職位空缺多達17萬個,當中以低學歷的職位最缺人。

即使商界願意培訓人才,甚至調高工資,也未能吸引新人入行或挽留人手,不少人寧願「炒散」,貪圖工時有彈性,更重要是刻意降低收入,以免入息上限超標而影響申請公屋資格。正是這種心態促使部分人放棄搵工,以致航空業地勤人員、酒店、餐飲、建造、運輸業均嚴重缺人,就算航空業運力回復到疫前60%水平,但因相關旅遊業缺人未能配合,正在拖經濟復常後腿。縱然勞工界議員要求記名表決,逼議員表態,也無法改變各行業人手短缺的不爭事實,而輸入外勞成了解燃眉之急的最有效方法。

雖然議案沒約束力,但輸入外勞已成了社會當前共識,如何有效引進外勞,解決人手荒而又能保障本地打工仔權益,以及減低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是重大挑戰,當局至少要着手處理好幾個問題。首先,須解決外勞居住問題,不然突然湧入大量外勞會令本已緊張的房屋供應雪上加霜。當前有兩種模式可參考,一種是澳門模式,即輸入內勞,讓其即日往返內地,便不會擠佔本港房屋資源,也不會推高樓價和租金。另一種模式是新加坡模式,讓外勞集中住在某區的宿舍以便管理,但弊處是若居住環境欠佳,隨時會引發示威和人道爭議問題。
設輸入清單聘用限制免濫用

議案支持採用澳門模式,問題是輸入的人手未必盡是內地勞工,可能涉及海外勞工,當局須未雨綢繆,研究是否徵用目前閒置的社區隔離設施作外勞宿舍,因基本設施齊備,只需增設一些公用娛樂設施和飯堂便可投入服務。

此外,輸入外勞只是權宜之計,大前提還是要保障本地勞工權益,以免被一些僱主濫用,假借人手荒引入廉價外勞,來壓低本地打工仔的工資。港府應盡快檢視各行業當前和未來5年的人手缺口有多大,根據各行業的實際情況,研判哪些行業可透過本地培訓提供,哪些行業有逼切需要輸入外勞,制訂輸入行業類別清單,確保本地打工仔優先獲聘。當局亦須為聘用外勞設置限制,例如設定輸入配額、工資不能低於各行業入息中位數、合約年期為兩年,期滿再因應市況才決定是否續約,以防輸入外勞由補充性變成取代性,影響本地僱員的就業機會。

針對目前輸入外勞的審批程序緩慢,動輒要5個月,當局宜簡化審批機制,讓勞工處與各行業的相關部門組成的跨部門小組負責審批,一如高才通計畫,加快審批程序,盡早緩解不同行業的人手荒。

平情而論,輸入外勞確實是最快捷解決當前人手荒的方法,但不能過度倚賴,當局應同時鼓勵各行業在輸入外勞時,着手進行改革,培育本地僱員,提供更多晉升機會,吸引新血入行,增加企業活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