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借勢與華博弈 港股成提款機
2022-10-25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中共二十大結束後首個交易日,港股與A股迎來「黑色星期一」,在外圍沒有任何壞消息下出現暴跌,成為亞太區眾人皆升我獨憔悴格局。港股出現股災,相信是外資基金借口二十大沒有利好經濟政策出台,或明或暗與中國進行博弈,趁勢沽貨,使港股頓成提款機。內地經濟前景不明朗,放寬防疫政策未有期,令港股沽壓短期難除,持續向下尋底。
港股未有跟隨外圍股市反彈,反而在低開後拾級而下,在內房股、藍籌股和科網股股價集體大跌拖累下,恒指愈跌愈深,收市暴跌一千零三十點,跌幅逾百分之六點三,創十三年半新低;科指更首次跌穿三千大關,收市跌百分之九點六。港股血流成河的同時,內地公布第三季GDP數據縱使勝預期,仍難阻A股被拋售,上證收市跌百分之二,而外資透過北向通淨賣出逾一百七十九億元A股,創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外資單日走資最多紀錄。
借口防疫穩經濟沒政策狂拋售
港股暴跌,主因是外資基金大手沽貨,即使北水繼續透過南向通淨買入近六十七億元港股,也難阻港股跌勢,箇中原因與二十大有關。首先,投資者原先預期二十大即使不會就防疫政策和刺激經濟釋出一些利好股市的訊息,但至少會有多少穩定市場情緒的言論,結果未如所願,令人擔心動態清零政策至少會持續到明年兩會,不但妨礙與境外人員正常交往,也影響民眾投資消費意欲,不利內地經濟復甦,外資寧願先套現觀望。
此外,中共新一屆領導班子均是總書記習近平的舊部,而被視為市場派的副總理胡春華未能「入常」,加上市場熟悉的財金官員,如人行行長易綱、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財長劉昆,均不在中央委員名單之列,意味財金系統大換班,市場解讀成政治忠誠重於經濟,經濟政策恐怕會出現變化。外資最怕面對不明朗因素,先行沽貨離場,盡量將潛在損失減至最小。
共同富裕寫進黨章內,也令投資者忐忑,擔心內地對科網企的監管不會輕易鬆綁,繼續推動國進民退政策,民企投資意欲減弱,而為了縮小貧富差距,內地可能要規範財富積累機制,涉及稅制改革,不利資本市場,衝擊投資者信心。
然而,習近平並非只重政治、輕經濟,在二十大工作報告揚言要走一條完全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走的是科技工業興國路綫,透過推動智能型製造業,提升高質量經濟發展,使製造業挑起經濟大梁,提升出口競爭力,也增強整體國家實力,最終有助提高民眾收入,縮小財富收入差距,達致共同富裕。這種發展模式重視秩序和穩定,金融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有別於美式資本主義只着眼金融財技,令產業空心化,加劇貧富懸殊情況大不同。
中經會政策出台前沽壓難除
事實上,內地堅持動態清零、樓市陷入債務危機、加強對科網股的監管並非新鮮事物,突然成為港股暴跌成因,難以令人信服,不排除是中美背後經濟發展理念不同,以美國為首的外資基金,借二十大經濟和防疫沒政策為由進行博弈,利用其雄厚資本優勢在香港股票市場興風作浪,透過沽貨來為二十大「贈興」,在金融市場上為香港製造麻煩,順道把港股變成提款機予取予攜,賺取更大利益。
內地新舊領導層交替尚有四個多月時間,短期市場存在不明朗因素,最快要到十二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才有機會發出未來具體經濟政策信號。對港股而言,短期沽壓仍重,恒指恐怕會低處未見低,走避不及的散戶只能繼續躺平。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