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學校的持續進步|談經論學

2023-09-08 15:36

作為家長,當然希望為子女找到一間理想的學校。何謂理想?按照傳統觀念,Banding(級別)越高或許就是越理想。然而,僅以Banding來選校是否有點過度簡化呢?說到這里,可能讀者會問?不以Banding選校,以甚麼?校風?課外活動?老師是否有愛心、關懷學生?以上這些當然也重要,但本篇想跟各位談談另一個重要條件:學校是否持續反思、追求進步。

教育局早於2003/04學年「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協助學校實施校本管理。該設置,就是期望學校發展成為一個能不斷自我完善、持續進步的機構,為學童提供優質的教育。如何做到?就是以學校的自我完善工作循環為核心,當中包含P-I-E三部曲。

第一部曲是策劃(Planning)。學校根據校情、生情和教育的最新發展等,制訂校本的發展計劃,即未來3年學校想在哪幾方面有所發展完善,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和成長機會。當然,計劃不能泛泛而談,教育局也有相應指引和範本(如在關注事項下有何目標、時間表和策略大綱等)協助學校制訂。第二部曲是推行(Implementation)。在3年的學校發展計劃下,制訂每年的推行策略和成功準則等(編寫周年計劃),以追蹤進度,監察成效。第三部曲是評估(Evaluation)。在每學年結束時,學校評估各項工作的表現及成效,檢視工作是超標、達標或未達標。

在完成P-I-E三部曲後,又會接着另一個P-I-E。上個周期的評估(E)成為下一個周期策劃(P)的基礎,之前做得未夠好的,可如何做得好;已做好的可如何做得更好,或有別的方向可發展。

若然學校能切實走好這個P-I-E循環,就是一間能持續完善的機構了。然而,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學校除了通過自我評估(自評)來檢視工作外,還有其他輔助嗎?有,就是教育局到校進行的校外評核(外評)了。關於外評,下篇再談。

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老師、卓師會德育及公民教育範疇召集人。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馮漢賢 - 從做暑期作業看行為習慣|談經論學

馮漢賢 - 晚一步專門化 不一定輸在終點線|談經論學

馮漢賢 - 超越堅毅 反脆弱教育|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多任務處理|談經論學

馮漢賢 - 微動力|談經論學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