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從做暑期作業看行為習慣|談經論學
2023-08-26 12:39
暑假即將結束,新學年又快開始了。同學除了要收拾心情準備上學外,還要着力完成暑期功課。據筆者的非正式統計(詢問檢視學生的進度),同學在做暑期作業的時間分配上,主要有3種方式:
第1種,暑假初便努力完成,他們的心態是,早早完成作業,之後就能盡情無憂地享受假期;第2種,暑假期間每天做一些,他們視做暑期作業為一種生活習慣,每天固定做一些(如做兩頁、半個小時);第3種,暑假結束前才作最後衝刺。
以上3種方式,哪種最理想呢?
「盡早完成類」學生,除了部分因喜愛學習,所以急不及待完成的原因外,不少是希望減少承受未完成工作的心理壓力,所以盡快做完。當然,實行這方式有一定難度,因為距離交功課的日子尚遠,動力或壓力未必會很大。
「逐步完成類」學生嘗試化整為零,用習慣幫助自己,每天做一點,在不知不覺間完成功課。這做法的難度在於,培養習慣本身就並不是一件易事。
「最後才完成類」學生,部分或許是有計劃地,將做暑期功課放到最後,但或許更多是受拖延症所累的死線鬥士(deadline fighter),他們臨急抱佛腳,草草完成(甚或最終未能完成),因此課業質和量都難以得到保障。
說到這里,從學生做暑期作業的時間分配,我們可看到學習要圓滿的3個重點:1.及早準備,輕鬆自在;2.善用習慣,順水推舟;3.減少拖延,質量保證。老師們,不妨在學期初,除了檢查學生的暑期作業,也可與他一起檢視他們做暑期作業的時段分布,為他們上今學年的第一節時間管理課。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8月25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