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軒 - 國情教育由生活休閒體驗開始|學友智庫

2023-08-29 12:45

公民科的內地考察團在這個暑假頻頻出團,各種行程內容圍繞着歷史文化及創科等元素。筆者從一些中五學生分享得知考察團具有一定成效,在認知層面開闊了他們對國家歷史和發展的認識與想像。然而,一些中五學生跟筆者有另一個分享,就是他們怎樣從生活休閒體驗中看見國家的不一樣和發展。

今天的學生相比筆者一代更大膽,已經懂得跨境遊玩。疫情後恢復通關,這班學生和筆者也因為社交媒體休閒群組的貼文,先後已經到深圳,或更遠的城市自行旅遊和玩樂。

對筆者而言,3年後重遊深圳,發現餐廳的服務質素、街道的潔淨程度、很多城市配套都能夠以人民為首要考慮。例如地鐵除了能達到無障礙的要求,更設有強冷和弱冷車卡。

對這群受訪學生而言,休閒玩意的種類,不同檔次的價格選擇,當然是吸引他們的誘因。但他們也分享這種遊玩體驗,讓他們對國家和大灣區的發展,有着不一樣的好奇。

停一停,想一想。傳統國外交流團就是從衣食住行開始,配上一些特色歷史和先進景點。筆者回想自己過去認識國家的歷程,去過清華交流、參觀過不少歷史文化景點,認知增加了一種理解。

但談論到要把自己生活和國家的聯繫,來一趟美食團,走一次商場特色夜市,看一場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等等,體驗或許更加強烈,也更能感受到大灣區生活一體化。

不同學生在國情的學習路途有不同的切入點,並不是每名學生都能從國情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層次開始學習。如教師能夠從這些生活休閒體驗,進一步闡述內地的改變,配合內地考察團,帶出香港在大灣區的獨特之處,筆者相信更有效讓學生思考,如何以中國香港人的身份,融入大灣區生活和工作,在國家的發展大局中貢獻與作為。電郵:[email protected]


吳文軒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教練學培訓師,院校兼教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8月2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彭樂謙 - 培養學生人工智能素養|學友智庫

梁麗嬋 - 尋覓中華龍(2)|學友智庫

梁國成 - 正向思維.齊起動|學友智庫

吳善揮 - 以繪本創造環保教育脈絡|學友智庫

陳月平 - 向着夢想啟航|學友智庫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