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賢 - 大學之道|青史劄記

2023-09-01 12:13

每逢8、9月,又是大學新生迎新入學的季節。中學生從日程緊密的中學,步入「自由奔放」的大學,又應如何自處呢?

大學雖是自由,但卻是「計學分、求分數」的。如果各位是經歷文憑試,可能記得某一年文憑試便以林語堂的〈論趣〉作題目。林語堂引述李考克(Stephen Leacock)的文章,指其問某大四生今年選甚麼課,學生回應指「掮客術」(商科,大概是教導如何作中介介紹生意)及「宗教」兩課。因為他只欠這6小時,就可拿到文憑。林語堂故曰:「讀書而論鐘點,計時治學,永遠必不成器。」

當年作為中學生,看到這段文字只當是趣談,但經歷4年大學,卻覺得是無比真實及諷刺。只因不少朋輩,選課時最大考慮也是如何滿足畢業要求,甚至筆者本人也免不了這般考慮。某些課成為學生熱門,只是因為考官「鬆手」,容易獲取高分。

譴責容易,但筆者更想指出的是,不論動機如何,治學最重要,如林語堂所說,還是發掘興趣,有趣味自然有得着。如筆者專業是政治及法律,但在佛學、流行文化的選修科中仍然開拓了眼界。大學讓學生留一些空間自由選課,便是讓學生在自身專業以外,亦可吸收不同知識。朱光潛在〈談升學與選課〉中指出,他最怕便是和書呆子談話,三句不離本行,本行以外則毫無認識。大學生在自身職業發展以外也要多選課,盡力務求多方面的發展。

具體而言,便是在本科之餘,也要留時間給其他學科、興趣。學一門語言、興趣當然不錯,在學會、宿舍等各處與人交流,學好與人相處也是相當重要。找到機會,便要參與交流活動,認識世界。大學之道,便是開啟全人發展,成為知識分子的必經之路。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1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周正賢 - 買書不如借書?|青史劄記

張瑋宗 - 歷史帶給我甚麼|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襄漢遊記|青史劄記

張瑋宗 - 習史的理念|青史劄記

周正賢 - 誰分真與假?|青史劄記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