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兆 - 閱讀《心流》與教育|津中樂道

2023-08-28 18:11

最近閱讀《心流》這本心理學的著作,作者研究心流(flow)是如何達至及形成的,其中有甚麼條件可以達至這境況呢?為甚麼我們需要留意這心理狀態呢?甚麼生活習慣會容易培養心流的狀態呢?這些都是有趣的問題。

心流亦可以解釋作暢態,即是人在感到滿足及喜悅的心理狀態,所謂快樂不知時日過,完全投入當時所身處的環境或手上任務,不論成功失敗或回報多少都悠然自得。

當一個人的技能與面對的挑戰相稱、目標方向清楚、有明確的規則可循、參與者可以掌握自己的表現,都會讓人心滿意足,願意付出別人不能理解的努力或代價,對時間的概念也可能會扭曲了。

其中作者提出了一個較特別的觀點,就是一個人能否掌控經驗品質,最大考驗是在獨處,即是沒有任何外在事物需要集中注意力時的表現。當我們甚麼都沒有,只剩下一個人時,可以做些甚麼呢?夜幕低垂時,我能否安靜地認識自我,還是不自覺地找事情來轉移注意力呢?

現今社會資訊爆炸、媒體及資訊科技發達、物質生活豐富,這都不是問題。我們須承認這些進步對我們的生活或工作有幫助,但我們更必須要先掌握自我掌控時間及意義的能力,才能好好運用以上的東西;否則,我們從以上外在條件獲得的並不是心流,只是空虛得到填補所產生的片刻滿足感!

那麼,怎樣教導學生認識和享受真正「心流」?這可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值得反思的地方!

《聖經》說:「沉默有時,說話有時」(傳道書3:7);動靜之間、群居與獨處之間……各種取向的平衡是一種智慧!


葉志兆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民生書院校長。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8月28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陳婉玲 - 與時代接軌的教育模式|津中樂道

張美美 - 中學專才教育 開拓青年上流新里程|津中樂道

司徒慧盈 - 多變世代下持守不變的初心|津中樂道

何家欣 - 堅毅迎接人生考場|津中樂道

葉偉儀 - 做人、做事、做學問|津中樂道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