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漢賢 - 情景與習慣 自制力之根基|談經論學

2023-06-16 15:30

很多人認為自律與意志力有很大的關係。能夠嚴以律己的人,都必先有很強的自制力,以抗拒不同的誘惑。而正因他們的意志力,所以便成就了他們的好表現。

心理學史上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追蹤研究發現能成功抗拒引誘、忍着15分鐘不吃棉花糖的1/4幼兒,在成為青少年與成年後的各方面表現(如學業、體重控制)等都較理想。以上對家長帶來的啟示可能是——要子女成才,就要強化他們的意志力,令他們抵得住誘惑。

然而,棉花糖實驗其實還有一部分。在最早的實驗中,幼童是被分成兩組,第1組獲准許在等待期間看着棉花糖,而第2組則不獲准許。

結果發現,把棉花糖藏起來,幼童可以忍受約10分鐘;而看着棉花糖的幼童,平均只可忍受6分鐘便放棄,忍耐時間足足短約40%。這研究表明,「情景」對人們是否能保持自律所起的作用,不遜於人們自身的「意志力」。

除了「情景」外,「習慣」也是另一個強化自律的工具。很多人或認為自制力高的人擅於克制欲望。然而,不少研究均指出,這些人很多時候根本毋須克制,因為他們沒有太多不必要的欲望或想要去牴觸目標的衝動。能做到這點,大多是因為他們已有一套自動運作的機制——良好的習慣,以自動驅除誘因。

如有上健身房習慣的人,會輕易避開賴在沙發不動的衝動;有吃「七分飽」習慣的人,毋須刻意抑制自己會吃得過多的衝動,因為他們的行為幾乎可以不假思索便能做到。

總括而言,當我們試圖訓練子女的意志力時,可換一個角度,想想如何能創造出有利的「情景」和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或許是另一條有效的出路。電郵:[email protected]


馮漢賢
作者為中學副校長、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課程發展議會學習領域委員。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6月16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馮漢賢 - 冒牌貨與紙上談兵|談經論學

馮漢賢 - 一致性溝通 促進親子關係|談經論學

馮漢賢 - 與孩子對話的4種姿態|談經論學

馮漢賢 - 教育子女的剛與柔|談經論學

馮漢賢 - 黑鑽定律 發掘潛能|談經論學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