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片不足信 認識AI生成圖片功能 提升媒體與資訊素養|星島教室

2023-08-24 15:37

在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中,培育優質的人力資源,乃是學校科技教育的其中一個宗旨。讓學生認識甚或了解新科技,當中透過課堂建立媒體及資訊素養甚為重要。讓學生明白「有圖有真相、有片有真相」已不再可信。不過,只向他們表達相關內容效用不大,如能透過科技,讓學生了解到生成假圖片或影片是彈指之間的事,那就更具說服力。


有片有真相?

中學電腦科教學時數有限,要融入新元素,必須為課程作出統整。英華書院初中課程,數年前已不再在課堂時間教授學生文書處理軟件、演示軟件、圖像及影片處理軟件的使用,原因是這些內容學生能自學得到,或利用科技透過幾個指令便能完成。

取而代之,透過課堂建立學生媒體及資訊素養至為重要。讓學生們深深知道以前流行的「有圖有真相、有片有真相」已不再可信,生成假圖片或影片亦只是彈指之間的事。一些網上免費的平台,已足夠教學使用。

例如透過使用https://studio.d-id.com,可發現「有片都未必有真相」,此網站用法非常簡單,用戶登記戶口後,便可從提供的人物角色選項中選取相關角色的相片,甚或自己上載相片至網站;然後在「Script」欄內,輸入欲產生的影片主角讀出的字句,同時選取相關人聲,再按右上角Generate Video便可產生相關影片。

不過留意免費版能產生的影片次數及片長非常有限,但作為初體驗,是絕對足夠。當然,未經他人同意,不可擅自使用他人的相片,尤其做一些假資訊。筆者介紹這個平台是希望學生體會到要「令」某位人士說某些字句,並以影片形式表達出來,是何等簡單,只需幾個簡單步驟便可做到,而不是用來作弄他人,甚或以他人身份散播流言。學生謹記以後不要單單看到一些影片內容,便信以為真。


有圖有真相?

至於「有圖有真相」,以前如果要做到一些「移花接木」的效果,或者做到「無中生有」,需要有一定的視藝技能及使用圖像編輯軟件的能力,而且該能力亦須做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不過現時不用了,例如使用https://firefly.adobe.com,平台有不同圖像編輯功能(下圖),包括:Text to image、Generative fill、Text effects、Generative recolor、3D to image及Extend Image。

 

以下簡單介紹Text to image及Generative fill的使用。在Text to image,用法非常簡單,使用者進入平台介面後,只需在底部「Describe the image you want to generate」內,輸入希望產生的圖片(例如:A group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ighting together)(下圖),平台只需數秒,便可產生相關圖片,而且還有不同款式任你選擇,如果輸入文字描述越多,圖片越合乎心意。

 

至於Generative fill,進入相關平台介面後,只需在畫面左側選擇「Insert」或「Remove」,如果選擇「Insert」,則只需在圖片上指出要「加東西」位置,再在下面Text box輸入文字,那麼平台便會為你在圖像上加上相關物件,如下右圖便加了「太陽鏡」、「頸鏈」及為外衣加上「襟章」。

 

如果選擇「Remove」,那就更簡單,只需在圖片上選擇要移除的物件,平台便會將有關物件移走,並且為圖片完美地補足背景,例如下右圖只需數秒,便在圖片上移除了「燈塔」。


智辨網絡資訊

教師在教授學生使用相關軟件時,謹記並非教學生「做假相」、「做假片」,而是要學生知道現時所有在他們眼前見到的媒體,都不難透過人工生成。相反,與他們討論如何應對接收到的「相」及「片」,才是最需要的。故此,須配合事例,讓學生了解有關影響。

以下兩項資源及其簡單內容解說,相信極有幫助︰


素養故事

人講你就信?《不得了的網絡真相》

此段影片為卡通片,為香港青年協會製作,主要提及有位男生上網看到一些遊戲代打,只要給50元就可掛機升級。但付款及提供了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給代打後,帳戶便無法登入。

而其實這段卡通片是一位學生在網上看到的,該學生向同學透露片中主角因此學得精明了,最後成為了一個科學家,並且表示資訊一定可信,隨後有老師走進來講解甚麼是資訊的真偽。


憂核輻射 港人「盲搶鹽」

這段影片是報道當年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後,香港出現很多人排隊去搶購食鹽。為何會搶鹽呢?這個頻道訪問了一些人,他們說聽聞食鹽可以解決受核輻射影響,以及恐因核輻射令香港將會缺乏潔淨的食鹽出售。

接下來訪問一位大學教授,從理性及科學角度作出分析。

當然,再次強調,不止純粹分享以上資源,讓學生自行觀看,而是需要配合適當引導與討論,才能讓學生了解。


文:英華書院資訊科技統籌及電腦科教師、資訊科技教育領袖協會主席黃健威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延伸閱讀:

北斗衛星:無人駕駛的交通警察|星島教室

音樂創作 人人皆可|星島教室

太陽能 「源」來自有方|星島教室

節外有節—簡述火箭多節設計|星島教室

STEAM如泉湧 好奇心大噴發|星島教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