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家學.家教.家風|教育現場

2023-06-15 15:21

早前,由友人帶領,有機會到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杜甫草堂參訪,遊人甚多,購書角內,看見葉嘉瑩教授的《說杜甫詩》一書,里面提及後世對杜甫的「詩史」尊稱,作詩之風,總見憂國憂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情懷顯見,這與他的家族擔帶有密切相關。

杜甫的13代之前,有遠祖叫杜預。杜預,晉朝人。杜預的參與,最終結束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局,是西晉能統一全中國之重要人物,發兵討伐東吳的就是杜預,而杜預亦曾為十三經之《左傳》做詳細的註解,可見文武全才。一直下來,至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也是一位出名詩人,一代又一代家學的傳承、家教的衍生、家風的養就。

無怪乎,杜甫寫給他兒子的一首詩,其中有這麼兩句:「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豪情地說出詩是杜姓一家的事,並非出言狂傲,而是杜甫家族,歷世遠祖至近祖,能家學、家教與家風的深厚積存底蘊,要繼往開來的情理宣告,杜甫以詩入志,亦在鼓勵兒子有所進取,繼往開來。

那是香港學額還是求過於供的年代,每所學校收取的叩門生,自由度大,選擇多。筆者多年負責收取叩門生的工作,始終認為,每一位孩子都具備發展的潛質,但何時爆發,卻受着很多因素影響,有快有慢,當中,學生背後的家長起着關鍵的作用。因此,未取錄申請入學者之前,在詳談過程中,當可察覺有怎樣質素的家長,就有怎樣質素的學生。

學校培育學生成長,是要多元並進,東西方法結合,而如何引發家長們的積極動能,是學校教學專業的永續課題,不易為,卻又必須有所作為,彼此要一起回答家校合作的深層意義在哪里?乃是要無私地鞏固學童全人成長剩下的兩根支柱。在面對風雲變色、社會價值光怪陸離、自由大過天的大潮逐浪里,家學、家教與家風的維繫,是學童全人成長的定海神針,是壓倉石。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6月15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何漢權 - 千秋難論定|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志業|教育現場

何漢權 - 自由,心中一把尺|教育現場

何漢權 - 文化自知.自信.自豪|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家國同構 兩情相牽|教育現場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