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文化自知.自信.自豪|教育現場
2023-05-23 12:51
近來獲學校或團體邀約講述「兩會精神」,討論的熱門話題包括「如何加強青少年家國認同」、「如何讓青少年更好走入大灣區」及「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從教育角度看,「青少年為本」的前提是十分重要,少年強則國強,但要在「一國兩制」的香港實踐,卻是求索之路漫長。筆者認為,國史教育的推動,既是大局觀,亦是青少年要面對的重要教育議題,是「一國兩制」向前發展的關鍵,是身分認同與向心教育的永續篇。
事實上,青少年的國民向心教育根本就在國史教育,不知唐宋元明清乃至苦難延伸逾百年的近代中國,以及新中國全民如何踔厲奮發,又怎樣理解「國學」5000年以來文化潛藏的韌力,並由此衍生的精神與價值,面對種種挑戰,屹立於世,創造世界獨特的中國文化與文明?不從國史了解,怎理解「弱國無國防也無外交,瓜分豆割任人來」的民族傷痛,從而明白「國安」是何等重要?因此,國民教育的根本就是國史教育。
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講話中,屢屢提出根深才能葉茂,歷史文化的認同,是國民身分與價值最深層次的認同。歷史在說話,1984年,鄧小平會見英國時任首相戴卓爾夫人,曾言︰「再過13年(即1997年),再過50年(即2047年),會更加證明『一國兩制』是行得通的,人們擔心中國在簽署這個協議後,是否能始終如一地執行。我們不僅要告訴閣下和在座的英國朋友,也要告訴全世界的人,中國是信守自己的諾言的。」習近平於回歸25周年公開鄭重的宣示「一國兩制沒有任何理由改變」。這些重視歷史的發言,當要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成為青少年的重要國史教材之一。
回歸第2個25年已啟航,筆者認為要加強青少年國民身分認同,向心教育乃至促進青少年更好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準備,其中重要一環,是國家教育部與香港教育局應主領,聯合香港各級學校與民間擁抱家國情懷,從幼稚園到大學,全方位地推動國史,守着「不焦躁」、「不懶惰」、「不能迴避問題」的教學專業態度及方向,推動國史教育,讓年輕人對國家歷史文化從自知到自信,再到自豪,用心唱出「我的祖國」。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5月23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