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九江最美|教育現場

2023-05-10 12:39

童年淳樸,基礎學習,3年幼稚園,6年小學,都在澳門海星學校度過,每逢學年之初,都要填寫學生手冊。祖母總是不期然提示,籍貫一欄要寫上「廣東省南海市九江縣沙頭鎮」,之後,總又娓娓道來家鄉養蠶生活的故事。因此,「我從哪里來」,家鄉有些甚麼,筆者印記還是清楚。

上周第一次返鄉,探訪兩天。幸獲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人民政府接待,鄉情滿滿,收穫甚豐。到埗後,趕及參觀九江龍舟5人賽艇,是3年大疫後的首辦,熱鬧非常。該賽事屬馬拉松式,全程2個多小時,是體力、意志力、5人合作及扒龍舟技術的綜合考驗。但看九江龍舟的普及且優秀的傳統,隊隊都樂此不疲,精采!誠然,九江龍舟代表隊堪稱全國翹楚,國內國外獲獎無數。

此外,九江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影響廣東深遠,康有為的老師朱次琦是道地九江人,「儒風融漢宋,化雨出康梁」,是「九江學派」經史融和學問圈的建構。今天,九江沙頭只屬小鎮,但有多所中小學與幼稚園,都辦得具特色及出色,科創文創具備,早已跳出國外,作學術觀摩與參賽,獲得榮譽。這就是九江的「儒林文化」。來自世界各地眾多華僑返鄉建設,濃情厚意,無私奉獻,至今依然,自有「華僑文化」的深根播種。

兩天行程結束之前,有機會看「煙橋古村」,內有光緒20年(1894年)題字之別致小巷,名為蘭桂坊。據聞這是香港蘭桂坊取名的靈感之地,未知是否屬實。但筆者確鑿記得,小時候,家父頗好杯中物,偶爾嚷着,總要我到街口轉角處雜貨店,買支「九江雙蒸」返家。今天的九江雙蒸博物館,完備地記下這里的釀酒文化,別樹一幟。

正預備坐車返港,九江鎮政府代表饋贈「南海市沙頭鎮志」,厚甸甸的,內容豐富,印製精美。「史為鑑,知興替,明事理,啟後人」,原沙頭鎮委書記梁吉立題詞。誠然,重史之地,人文精神必旺,民生各業沒有不興。於筆者而言,情義志合流,以「九江最美」作結並為題。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5月9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何漢權 - 天下無處不開花|教育現場

何漢權 - 慎防日本軍國主義復辟|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宗族組織——中華文化獨特一脈|教育現場

何漢權 - 辦法總比困難多|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兩會精神的教育價值|教育現場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