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兩會精神的教育價值|教育現場

2023-04-04 12:57

中國曆法算得精密,適逢雙春兼閏月之年。早前,西曆3月初,春暖花未開,兩會在北京召開,國之大事,香港奉行「一國兩制」,唇齒相依,當亦是香港大事。事實上,中國綜合影響力日趨廣泛,因而全世界亦全程關注兩會的召開、經過、結論,以及新一屆政府的政策與人事布局。

近月來,從北京返回的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繼續各按其職,分別在不同的界別,細說見聞,並由此解讀兩會精神。要了解中國,也必須認識甚具中國特色的兩會制度,上網查看,政協與人大,一先一後如何產生?角色分工分擔怎樣?責任怎樣?重要性在哪里?用心去看,劄記下來,不難掌握。

較難演繹的是,甚麼叫兩會精神?價值在哪里?從教育角度看,任何精神並由此衍生的價值,無論是道德、宗教、哲學乃至政治等領域,其有效條件都在於能否持續並恒溫,即可以經得起時間考驗。很明顯,習近平主席在兩會發表的重要講話,特別強調「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就是今年兩會精神重要價值之一,當中的時間尺度是長遠的、是堅韌的,也是自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以來,到今年兩會強調的,一以貫之的精神價值。

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由共產黨與各個黨派在北京召開,作出定國都、國旗、國歌的重大議決,這是高度的民族團結,有別於西式民主,至今,「團結」與「民主」仍是兩會歷久不變的精神與價值。當然,新一屆總理李強鏗鏘公開說明,中國未來將要繼續「吃改革飯,走開放路」,同樣在弘揚兩會精神與價值,「改革開放」造就今天中國的綜合成就,亦帶出「高質量發展」及「中國式現代化」,沒有回頭之路。

筆者認為,進入學校教育現場,小學常識科、中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應該優先進行教學互動,在教程里,是要了解兩會是甚麼、內容怎樣、精神與價值又有何重要。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4月4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何漢權 - 樸實的教育|教育現場

何漢權 - 中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共鳴感|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和平兩字金不換|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孫中山港大演講100周年紀念|教育現場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