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試 歷史科攻略|歷史重分析知因果 多留意跨課題事件

2023-05-09 01:52

歷史科於5月15日開考,高主教書院歷史科主任劉慧明表示,歷史科並非要學生死記硬背資料,而是要他們懂得分析、表達和篩選史料,故現階段同學溫習時,除了掌握歷史事件的重點外,還要分析不同事件的因果關係、影響、變更和異同等;她又提醒同學可留意跨課題事件,包括不同國家的運作,以應付比較題。 

記者︰陳艷玲圖: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 

今年歷史科在5月15日開考。
今年歷史科在5月15日開考。


於5月15日開考的歷史科,今年有4282名日校生報考。評核模式和去年一樣,在卷一的4條歷史資料題中,考生可選答任何3題,答卷時間為1小時45分鐘;卷二7條論述題中,考生可選答任何2題,答卷時間為1小時30分鐘。 

高主教書院歷史科主任劉慧明表示,文憑試考生都有自己的溫習時間表,現時已是最後的備戰階段,她指歷史科每年出卷的題目都很平均,故現階段考生只能溫習重點,了解不同歷史事件的主題及重點,並掌握不同題型的作答技巧。「不少學生溫習時『死背爛背』,卻不看題目,看到相近的題目,就把懂的寫出來,感覺似背書,不懂答題,這亦非考評局想見的。」 

歷史資料題會提供不同形式的資料,例如統計數據、地圖、漫畫等。
歷史資料題會提供不同形式的資料,例如統計數據、地圖、漫畫等。


了解重點掌握技巧 

劉慧明表示,現時歷史科文憑試,是希望考生懂得分析、表達和篩選史料,「我們學校也曾有學生在歷史科取得5**,他除了是一位很喜歡歷史的人,語文表達能力也很強,答題時有論點、有層次,理據也很充實,看到有分析,而不止敍述。」 

歷史科分為甲、乙兩個主題,主題甲為「20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當中包括香港、中國、日本及東南亞;至於主題乙則是「20世紀世界的衝突與合作」,內容包括「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及「協作與繁榮」,劉慧明指同學須「讀通」歷史,了解不同國家的運作,且不能只獨立看某個國家的歷史,可留意跨課題事件,例如中港關係、國際合作等。 

「舉例有些題目的類型,可能會問到︰『20世紀下半期,是否國際合作,多過國際紛爭?請選擇兩個國家作比較。』」劉慧明補充,題目多會列明就某個層面作比較,例如經濟、社會文化等,提醒考生要看清楚題目。 

高主教書院歷史科主任劉慧明表示,讀歷史重分析、表達和篩選。
高主教書院歷史科主任劉慧明表示,讀歷史重分析、表達和篩選。


篩選史料從容應考 

溫習歷史科時,不少同學會整理歷史事件的時間綫,劉慧明表示,考生除了要記住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外,還應該找出不同事件的因果關係,從中亦是訓練其表達、分析和篩選技巧。「每件事都有因果關係,溫習時應了解有關歷史事件的影響、變更和延續等;當分析不同歷史事件的相同和差異時,也要懂得篩選有用的史料作答。」 

劉慧明表示,考生答題時,最常犯的是答題不小心、回應內容不夠深入、表達不清和不用例子,提醒考生們要留意,「然而,考生們也不要太大壓力,盡了力就夠,如果太緊張,應考時可能突然『斷片』,反而甚麼也忘記了。」她指讀歷史的初心,都是為了從前人的經驗學處世,不是要同學死記硬背。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