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試 中史科攻略|熟讀古代史 勿「貼題」增選擇彈性

2023-05-04 12:27

中國歷史科下周三開考,考核內容和去年相同,包括卷一第一部分由必答改為選答,第二部分選答題的靈活度亦增加。聖公會林裘謀中學中史科主任林明禧認為,新模式下不宜再「貼題」,建議同學熟讀甲部,即鴉片戰爭前的古代史,以及乙部「列強的入侵」及「改革與革命」,相信足以選題;另外,他指考生答題前,應了解題目所提供的史料性質,避免錯誤解讀。就開考時間逼近,林明禧指YouTube有不少中史學習短片,建議同學空閒時可看看,幫助記憶。

記者︰陳艷玲 圖:受訪者提供、星島圖片庫

今年有逾5000人報考中國歷史科。
今年有逾5000人報考中國歷史科。


今年中國歷史科在5月10日開考,共有5493名日校生報考。中國歷史科共有兩卷,卷一為「歷代發展」,屬必修部分,當中分為甲、乙部,甲部的學習範圍是「上古至19世紀中葉」,即鴉片戰爭前的古代史;乙部則是「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末」,即鴉片戰爭後的近代史。

卷二的「歷史專題」,則有6個選修單元,包括「20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承傳與轉變」、「地域與資源運用」、「時代與知識分子」、「制度與政治演變」、「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及「女性社會地位:傳統與變遷」,學生選修哪個單元,則根據校情而定。

受過去3年疫情影響,今年卷一的考核內容繼續被簡化,過往卷一第一部分是必答題,涵蓋甲、乙兩部分,故考生不能偏讀;經改動後,甲、乙兩部各設1題,考生只須選答1題,無形中減輕考生的壓力。

至於第二部分,過往要求考生在甲、乙部各3題中,分別選擇1題作答;經簡化後,考生則可從6題中,任選2題作答,增加答題的靈活性。

中史科共有兩份試卷,分別佔公開考試的70%及30%分數。
中史科共有兩份試卷,分別佔公開考試的70%及30%分數。


操舊試題 參考示例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中史科主任林明禧認為,距離開考日期約1星期,這期間考生除了可做舊試題、整理筆記、參考過往考生表現示例外,如果空閒,或趁乘車時有「空檔」,可善用時間瀏覽YouTube的中史學習影片,透過畫面和聲音加深記憶。「現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多元化,同學可按適合自己的方式溫習。例如有同學在聆聽方面吸收較好,就可以在網上尋找相關的溫習材料,其中YouTube也有不少有關中史的短片,可幫助同學溫習。」

就今年的考核內容繼續被簡化下,林明禧指同學如果想取得好成績,就不宜「貼題」,以增加選題的彈性。「我建議同學熟讀甲部,至於乙部,如果時間不足夠,則可揀最熟的課題溫習,其中乙部『列強的入侵』及『改革與革命』,過往都是經常出現的課題,所以如果熟讀甲部,再加乙部部分課題,同學在卷一第二部分,應該可揀選出4題作答,然後再從當中,選2題問得較直接,或資料呼之欲出的問題作答。」

卷一的第一部分,會提供不同史料,要求考生運用有關資料作答。
卷一的第一部分,會提供不同史料,要求考生運用有關資料作答。


着重分析 小心審題

林明禧表示,近年中國歷史科的題目比較重分析,所以同學要小心審題,先看清楚所有題目後,才揀選可發揮得較好的題目作答。「有時同學翻閱試題時,看到自己熟悉的課題,立即見獵心起,一廂情願以為自己很熟,把所有資料背出,其實未必有分。」

林明禧續說,不少考生過往的失分位,均在於「不太回應題目」或「不明白題目問甚麼」,「例如題目問︰『宋朝政制上推行強榦弱枝的精神』,但同學卻把宋朝重文輕武和其他國策一併寫下,以致答案有很多沙石,評卷員自然會把評分級數調低。」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中史科主任林明禧認為同學不要「貼題」,才可讓自己有更多選題空間。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中史科主任林明禧認為同學不要「貼題」,才可讓自己有更多選題空間。


單元出題 不同取向

至於卷二,考生須從6個單元中,選擇2題作答,而考生所選的單元,則取決於學校所教授的單元。

林明禧以該校教授「時代與知識分子」為例,指該單元以孔子、司馬遷、王安石、何啟和梁啟超的個案研究,考題多會問得較仔細,例如其思想和處世等;然而,另一單元「制度與政治演變」,出題方向則相對直接。

對於目標在中國歷史科取得5**的同學,林明禧表示,他們除了熟讀課本、多做練習外,還建議他們多看參考書,增加對課題的認識。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