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賢 - 人工有智能?|青史劄記

2023-05-05 16:15

隨着基於人工智能的聊天機械人興起,社會上議論紛紛,欄友也有論及。本文也欲提供個人淺見作記錄。

無可否認,人工智能在於整合、應用已有知識方面,確實優勝甚至可怕。向人工智能提問,它能將網絡上已有的資訊加以整合,得體地回答,比搜尋引擎簡單有效。從書信、通告到論文,只要提供足夠的指示,人工智能都能為你代勞。

同學曾作試驗,只要將自己的多篇辯論稿輸入進人工智能,它就能模仿其風格,在新題目上寫出風格相近、「有紋有路」的稿件,有趣得來更是細思極恐。

如此一來,未來簡單文案、翻譯、客戶服務將由人工智能代勞。不少律師行已研究用人工智能草擬合約,新加坡政府也將人工智能引入政府的文件編寫中,人類只會擔任把關角色,大量初級工作即將消失。

那人類應該如何自處呢?對於新科技嚴防死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工匠不管摧毀多少機器,都不能阻止工業革命。我們應該學習支配科技,而不是被科技支配。

人類在兩方面依然不可取代。第一,人擁有感情,機器只能模仿。對他人真心尊重,對學問抱有溫情和敬意,是人類獨有,上文稿件怎樣說都只是模仿,不及人親口說出的肺腑之言。就算人工智能有感情,那也不是人類感情。

第二,只有人類才能推進知識的界限,人工智能只能協助。筆者曾看過零散報道,發覺特拉法加海戰中有中國水手為英軍作戰。筆者以此測試人工智能,他連筆者看到的小眾報道也找不到,追問之下更虛構出不存在的人物。只因這研究需要翻查更多史料文獻,並不存在於互聯網資料庫,故人工智能愛莫能助。

人工智能協助我們整理、分析資料,但提供目標、提示,並作出結論的人,都要是人類。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5月5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延伸閱讀:

張瑋宗 - 知己「資」彼|青史劄記

周正賢 - 心隨身遊|青史劄記

張瑋宗 - 司馬遷的微言大義|青史劄記

周正賢 - 博物尋蹤悟人事|青史劄記

青史劄記|聊天機械人與歷史學習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