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嬋 - 「灣區人」龍的主題規劃|學友智庫
2023-05-10 12:41
每年5、6月都是學校規劃新學年主題和年度活動的時候,那將決定未來全校性活動參與及學與教關注主題。來年是建國75周年,也是甲辰龍年,加上疫後復常,那將是學校提供學生學習中華文化,以及為建國以來的變化作總結學習的契機。學校面對復常工作選擇,對節慶體驗式學習,多難於駕馭,宜早作探究與規劃,不妨借助大灣區人力資源網絡,為學生學習提供能舉一反三的時代主題參與機會。
筆者近日接觸多位有為的青年,他們遊走於「9+2」大灣區城市。當中一位不到30歲的本港創業青年,表示復常後回港,在船上眺望維多利亞港,忽然思考自己究竟是香港人,還是廣州人,之後,她索性稱自己是「灣區人」。作為土生土長的港人,高中返回內地讀書,進入暨南大學就讀後便開始創業。憑藉她的勇闖、不計較和靈活變通,終於成功創立遊學公司,在大灣區已設立4個服務站。
筆者也認識一些服務海外華僑及灣區學生中華文化的高校朋友,不少屬「灣區人」。他們擁有港人身分而自幼在內地生活,或在內地土生土長而後在港扎根,隨着國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十四五規劃」,大灣區先行先試深化改革開放政策,擁有大灣區思維概念,勇於踏出舒適區,流着龍的文化價值觀的人,將早着先機,為個人的未來發展,作更廣闊藍圖的規劃。
上世紀80年代,不少港人乘搭國家改革開放的列車,今天成為舉足輕重的富商與社會領袖;今天國家改革開放質量提升,鼓勵各行各業人才在大灣區遊走發展。多所學校已在內地設立分校,內地也新增在港開設國際學校。「灣區人」體驗「一國兩制」優勢特色,1小時生活圈基建,加速兩制文化活現。本港中小幼學校如何善用機遇,為新一代補上龍的文化「灣區人」概念,可從明年重點主題與全校性活動規劃做起,那是一個社會責任和趨勢。電郵:[email protected]
梁麗嬋
本欄由學友社學友智庫專家及嘉賓輪流撰文,交流學與教經驗;本文作者為學友社理事及資深教育工作者。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5月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