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 - 辦法總比困難多|教育現場

2023-04-11 12:44

流水不腐,歲月有情,教育有義。近年困擾學界的難題及痛點,就是香港生育率愈來愈低,這是世界性的普及問題,夫婦少生少養,不生就更不用養,小倆口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人口增加負增長,也有地區性的偶發因素,如香港近年的移民潮;兩者湊合起來,理性分析,都走入結構性的領域里。但政府政策設定者、學校教育各持份者都要想方設法,摒除歧見,顧全大局且團結守望,面對短長期難題,一起疏導並解決。

據新聞報道,2023年6歲本港適齡入學人口為57300人,至2029年減至50000人;而12歲適齡入學人口今年為71600人,至2029年為60100人。面對這結構性而並非過渡性的小學及中學入學人口持續下滑,再不能獨沽趁勢再小班教學可以解決的了。筆者認為以區為本,對長期因結構性(如舊區老化)導致收生不足的學校,採取合併,官校可行,津校為何不可,教育局與相關辦學團體,不妨從大局出發,將被動化為主動。

教育局最近發通告,提出軟着陸其中一項措施,是不再按原計畫把中一每班派位人數還原至34人,這是慎防倒邊效應的務實做法。但對於中學,開班人數再有限度調低也無妨,20人可開一班是可行的。這也是從大局出發,守着學校全人的心理關口。當然,按實際情況,以生為本,設定特事特辦而並非容許特權的個案,如學校有收取較多非華語學生,教育局要特別跟進,不應一刀切,方便行事便了卻一切。

從家長選擇權與全港學校營運生存權要取得平衡看,全港學校叩門生減至每班最多只准一人,這是可行的方案。香港學校教育的未來,「保量提質」是重要前提,兩者互為因果。學界必先要相互團結,找出能以學生為本的共同目標,努力向前。合力辦好香港教育,再在政府人口政策加大靈活度的政策下,吸引「非本土」生源,彼此緊密連結,香港培育人才工程方能軟着陸。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也是教學專業的堅定信念。


何漢權
作者為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長期關注學生全人成長及教學專業發展課題。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4月11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延伸閱讀:

何漢權 - 兩會精神的教育價值|教育現場

何漢權 - 樸實的教育|教育現場

何漢權 - 中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共鳴感|教育現場

何漢權 - 和平兩字金不換|教育現場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