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中樂道|在連結中走當行的道

2021-09-20 10:53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是我校帶領學生發展的方向,我們讓學生在當走的路上建立自我,發揮所長,繼而燃亮他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師長,很常以導引方式,讓同學選出我們認為對他們好的方案或決定。當學生在行為上有所偏離時,以上的情況更為常見。

前年,我校引入「正面管教」,盼能在教導孩子時,先與他們連結,從他們的行為動機作根本的了解,具針對性與對焦的糾正。我們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優良品格與能力。推行之先,我們進行全校教師培訓,並邀請三分一老師修讀進階課程,作好裝備。此外,我們把有關理念帶到家長當中,與家長攜手,培育具自信、會承擔、富責任感的孩子。

「正面管教」是由美國教育博士簡.尼爾森(Jane Nelsen)根據心理學大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教育思想發展出來的。其中主張不懲罰也不溺愛,我們也知道亦深明傳統的獎罰制度注重的是改變行為,這種方法能產生即時果效,不過往往是短暫與表面的,故此只能治標。若處理不好,學生並未能真正反思及從中成長,亦有可能出現負面的情況。

「正面管教」看重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讓學生在良好的關係中,感受到被愛、被關心,在備受尊重的基礎下,正面面對自己的偏差行為。期間,學生被賦予自主權,可以參與改善行為的建構。在這樣的導引下,學生更有機會建立自信,勇於接納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有責任也有能力改過遷善。當中所建立的關係,更促使他們擁有更好的品格與能力。

兩年多的經驗累積,由學習到實踐,我們看到老師有機地與學生連結,在處理學生須糾正的行為時,耐心聆聽,並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進行「正面管教」。我們還看到老師成功地引發孩子合作的意願,聚焦於共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效解決問題之餘,確能培養學生自主負責,同時又富有同理心的獨立人格。

韓汶珊
本欄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校長撰寫;本文作者為聖公會梁季彝中學校長、津中議會九龍東代表。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20日教育版專欄「校長有情」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