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藝師語|讀視藝科的益處

2021-09-16 10:36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問過很多視藝師生:為甚麼修讀視藝?有興趣、被人讚賞、曾獲繪畫比賽獎等等。

以前,老師多以權威身分,「演講」是最典型的方法。又,「問題法」就是互動教學法嗎?如果仍以老師為中心,那並不是真的互動。好的問題法是需要訓練的。問得太淺,則根本不用思考。例如:「你今天有無吃飯?」「畫中有幾多個人?」如果用另一種方法來問,相信得出的答案會更有個性和更有趣。答之後還要追問,因為這能促使學生思考。學習在於過程,不應只看重結果。很多教師誤以為從前的中五美術及設計科公開考試是落後的,他們會說以前以兩支鉛筆去考寫生素描的價值甚低,不及今日的文憑試優秀。但他們可能不知道,中五生要在三小時內對着一些未見過的靜物或人體寫生,殊不容易。本文不在於比較以前中五會考和今天中六文憑試孰優孰劣,而只想提出一個重點:教師有沒有用問題去引導學生思考?

學生如不經思考訓練,便很難成為優秀的設計師和藝術人。視藝意義在於學懂思考!觀課時,常見教師對學生半錯、不經大腦的答案,竟然回答:「你答得很好!」而當學生答錯,老師更不敢說錯,還急忙潤色。視藝科在外國如英美澳加等一向比香港進步,最大原因是那里的視藝科教師比較專業,多數已花了數年時間在大學讀了藝術或設計學士,再修完教育文憑才可任教。學生也不當美術科是一門等閒科目,而是會力求完善,勤做功課及苦練技巧。

UCLA教育研究學院和資訊科技學院教授牙各.加特盧爾(JamesCatterall)花了十二年時間,追蹤一萬二千名學生。他們生於窮困家庭,其中一半修讀視覺藝術科,學校在師資和設備上都比其他學校多和好。研究結果顯示,那一半修讀視藝的學生,在其他科目和對社會關懷也大有進步。加特盧爾教授把研究報告寫進《DoingWellandDoingGoodbyDoingArt》這本書,如果大家仍懷疑視藝教育的效用,大可找這本書來看看。

電郵:[email protected]

吳加里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前副會長、現任藝術教師、畫室創辦人。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16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