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企圍爐取暖 難敵中美左右夾擊
2024-12-26 00:00日本分別排名第2和第3的本田和日產車廠,早前啟動合併磋商,預料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並在東京上市。據報,參與合併的可能還包括之前曾被日產收購、其後因日產財困而被迫將其股份賣掉的三菱車廠。合併一旦成事,三合一的新車企將擠下南韓的現代汽車,躍升為全球第3大車企。連同現時在產能方面全球排名第1的豐田汽車,不知就裏的人還會以為這是日本汽車產業的另一個新里程、新高峰。事實剛好相反,今次合併案其實是有關日本車企以至整個汽車產業走向衰敗、沒落的結果。
全球汽車產業曾是歐美車廠的天下,但自70、80年代逐步被日本車企取代,主因是日本車一般體積小、性能佳、夠慳油和售價低。尤其在爆發首次石油危機後,日本車不但在其國內和多個亞洲地區大行其道,連歐美消費者亦相當受落,間接導致又大、又貴、又食油的美國車走向衰落。歐洲車廠則銳意轉行高檔路線,避免與價廉物美的日本車直接競爭。
七八十年代崛起取代歐美車
好景不常,日本車企首先面對南韓車企的挑戰,原因之一是南韓民眾基於國仇家恨而不用日本車,通過自行研發闖出一條血路,並成功打入同樣有反日情緒的中國市場。歐美車廠其後亦變陣求存,通過海外收購合併及將生產線外移,來降低製造與運輸成本,以至使出加徵關稅及反傾銷調查等手段,來阻撓日本車大量進口。
在競爭加劇下,日本車廠唯有無所不用其極地壓低成本,包括增加外判,削減研發開支,以至在安全及技術測試中造假,務求以量和以價取勝。結果導致過往以創新和質素見稱的日本車,近年開始出現創意不足,品質下降,以及毛利率大幅下滑的情況。
不過,最致命的還是電動車、氫能車等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因為它們根本不用燃油,抵銷了日本車的慳油優勢。首先成功將電動車商品化的美國Tesla主打高檔路線,對日本車廠影響尚算有限,間接導致後者未有加快研發及開拓新能源市場。直至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崛起,產品價廉而物美,便直接吃掉了日本車廠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惟現在醒覺似乎太遲。
電動及能源車抵銷慳油優勢
近年內地經濟放緩,消費疲弱,各大國內車廠紛紛「內捲式」割價競爭,日本車廠也嘗試跟隨,結果銷量雖能勉強保持,但在扣除其他成本後,出現每賣一架便蝕一架的困境。據報日產如沒有新資金投入,可能會在一年內破產倒閉。台灣鴻海集團曾表示興趣,但須知台灣曾被日本佔領,一直被後者當成「小弟」看待,日產高層以至日本政府都對有關收購建議感到難以接受。
雪上加霜的是,上任在即的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奉行「美國優先」貿易保護主義,汽車業為重中之重,即使是盟友亦「無面畀」,向日本車大幅加徵關稅只是時間問題。而美國可正是日本車廠僅餘、並且在短中期內都不會被中國搶走的海外市場。
日本汽車業及相關行業,在高峰期對當地GDP貢獻高達4成,對就業市場、尤其是高薪職位也是舉足輕重,某程度更是日本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象徵,其存亡自然深受政府與國民關注。據報今次合併案便是由日本政府主導提出,將形勢暫比日產好的本田「夾硬」拉進來。但正如日產前董事長戈恩指出,本田與日產的互補性不強,有關交易並不務實,似是日產、以至整個日本汽車產業在絕望中的孤注一擲,圍爐取暖,而中國車企明顯已站在勝利的一方。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