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赤持續市民肉緊 開源節流宜適度進取
2024-12-17 00:00《財政預算案》近日開展公眾諮詢,社會最關心的議題,莫過於政府如何克服預料連續3年出現的千億元赤字。對於恢復收支平衡,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明會對「開源」相當忍手,因要盡量減低對一般市民和中產的影響,似乎政府「滅赤」的思路主要是削減開支,增加收入只是輔助手段。
截至10月財政儲備已降至約5700億,只夠政府10個月開支,市民有所擔憂不無道理,政府有責任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嚴守財政紀律,在可行情況下爭取在開源和節流兩方面適度發力。
2019年初,香港財政儲備高達1.2萬億,此後雪崩式下跌,關鍵原因是疫情期間當局不得不實施逆周期措施,這完全可以理解。至於疫情結束後財赤遲遲無法收窄,自然與賣地成績不理想、經濟大環境不利企業盈利和房地產交投等因素密不可分。對此,社會不應亦不能苛責上屆和本屆政府,畢竟它們都沒有水晶球,可以未卜先知。
疫情以來儲備急降
根據政府計劃,恢復收支平衡需時3至5年,這是一個相當清晰的時限。但市場和市民心裏難免有個疑問:3至5年「滅赤」的基礎是甚麼?
大家比較擔心的是,不但不可能在3至5年內「滅赤」,更差的情況可能陸續有來。香港是一個極易受到外圍因素影響的小型經濟體,本來大家以為9月美聯儲開展減息周期後,香港經濟將重拾增長動力,詎料特朗普東山再起,其擴張性政策極可能拖慢美國減息步伐,貿易戰亦勢必重創香港外貿表現。另一方面,儘管內地已預示明年將有更多救市措施,但實際成效尚待觀察。基於這些因素,本港經濟復甦步伐可能面臨頗多不確定因素,「滅赤」大計亦會受到一定程度干擾。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外部環境不明朗便坐以待斃,必須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政府很難在教育、醫療、福利等涉及民生福祉的領域亂砍開支,畢竟當局必須堅持「以民為本」的理念;而加大對北部都會區的投資亦值得支持,畢竟北都是香港未來的增長引擎。但在不犧牲民生和香港長遠發展的範疇,政府則應考慮如何開源節流。
嚴控開支是必須的。早前大熊貓安安、可可的命名比賽用了70萬元公帑,結果卻決定沿用原名。儘管70萬僅佔庫房一小部分,但花錢如流水,畢竟有點冤枉,以後應該嚴格把關。另外,政府部門近年開始削減1%經常性開支,有沒有空間擴大利用AI技術,進一步提升效率和節省開支?過往經濟不景時問責團隊曾帶頭減薪,現在可否再做一次,以展示政府與市民共渡時艱的決心?
至於開源,加徵新稅可能會加劇市民負擔,故此操作空間有限,但當局並非毫無方法增加收入。例如政府非常依賴賣地收益,未來可否考慮拆細地皮,鼓勵中小型地產商投地?這樣做相信可對樓市起到刺激作用。
必須避免庫房「乾塘」
政府修訂後的2024年經濟增長率為2.5%,是年初預測範圍下限,很難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數字。《財政預算案》進行公眾諮詢期間,市民肯定會提出很多有益有建設性的意見。希望政府集思廣益,認真分析和歸納意見,根據香港當前和長遠需要,擬定適切的財政安排。為了確保香港的長遠可持續發展,那就必須避免庫房「乾塘」。縱使未來數年在「特朗普2.0」攪局下,香港經濟或會遇上不少麻煩,但適度地開源節流,是完全辦得到的。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