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湧港誠可喜 廉潔核心價值須守護
2024-06-07 00:00過去一年多了人才來港,近日盛傳有人不惜走後門,冀為子女在心儀學校取得入學資格,消息引起社會關注。然而,相信事件僅屬個別例子,但也應讓大家提高警覺,有必要對新來港人士和公眾加強反貪法例宣傳,須守護廉潔核心價值。
走後門陋習難立足香港
本港在疫後出現人才荒,政府推出多項搶人才計劃,截至4月底共收到29萬份申請,近18萬宗獲批,逾12萬人已抵港,當中最受歡迎的高才通計劃獲批達6.5萬宗,其中5.1萬人已抵港,若連同隨行的受養人,數目已超逾10萬人。這些人才計劃為香港帶來很多好處,除了填補因移民潮對創科、金融、商貿行業造成的空缺外,人才大多正值壯年,加上隨行約7萬名受養人,為本港日益老化的人口增添活力,也讓收生不足的學校補充生源,緩解殺校危機。
新來港人才均着緊子女的教育,希望能安排子女入讀傳統名校。近日有消息指,有人才家長為促成子女入讀心儀學校,向校方送紅包,正如立法會議員兼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創會會長尚海龍所言,這是個別事件,呼籲公眾切勿以偏概全,也不要因此標籤新來港人士。
送紅包議題再次引起全城關注,因之前本港曾發生多宗新來港人士涉嫌向公職人員行賄被控案件,包括有初來乍到的內地婦人為了讓兒子進入官立小學,不惜向校長塞2萬元紅包;有新移民向運輸署考牌官塞紅包以換取路試及格,以及有內地研究生行賄大學導師,結果統統被裁定罪成而入獄。
這個現象偶有發生,一定程度與內地人的文化思維有關。在內地,找關係走後門、送禮、送紅包是很普遍現象,不少人認為這是「潛規則」,若不這樣做,事情便難以辦得成。個別新來港人士以為入讀名校存在「潛規則」,選擇走捷徑。
然而,這種「潛規則」在香港行不通的,因香港在1974年之前也曾遭貪污折騰得民不聊生,廉政公署成立後成功打大老虎,起了震懾作用,又積極推廣廉潔守法精神,經過幾代人努力,才成功建立今天廉潔社會,並成為本港核心價值。不管公私營機構的職員,都培養出對貪污零容忍的態度,加上各機構辦事均規定要按指引和程序行事,絕不能收取任何紅包,若有人作出行賄,不管行賄金額多寡,必須向廉署舉報。大家意識到廉潔社會得來不易,均珍惜和守護這核心價值,絕不容被送紅包這股歪風腐蝕。
向抵港人才多發放反貪訊息
新來港人士送紅包陋習時有所聞,凸顯兩地文化差異問題,故當局對這些人士加強宣傳教育,責無旁貸。在這方面工作,廉署和勞福局有必要加大力度,向抵港的內地人才宣傳香港的反貪法例,讓其知道香港是一個有規有矩的廉潔社會,行賄走捷徑只會適得其反,招致牢獄之災,並列舉過往因送紅包而入獄的個案,讓其明白無知、不熟悉香港反貪法律絕不是逃避刑責的藉口,從而改變過往陋習,抵港後做個廉潔奉公市民。
同時,相關持份者也要顧及新抵港人才不熟悉香港法律的事實,多舉辦一些座談會,或在相關團體的社交平台上,發放反貪法例訊息,提醒他們在求職、開立銀行戶口、安排子女入學時,均須依足本地相關機構的程序申請,絕不能夾附紅包或禮物。學校在插班申請表章程和學校網站上,應以顯眼字眼標明防止賄賂訊息,讓新抵港人才不會掉以輕心。送紅包歪風不可長,不管是新來港人才抑或市民,均須向紅包說不。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