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制止悲劇 正面支援精神病患

2024-05-24 00:00

沙田水泉澳廣場前晚發生斬人案,一名有思覺失調紀錄的男子持刀襲擊快餐店職員和食客,讓人不期然想起去年轟動全城的荷里活廣場命案,再度關注港人精神健康、精神病患者未能獲得足夠支援和治療的潛在隱患,以及若遇上類似突發事故時應如何自處等問題。

今次事件幸好有熱心的街坊和市民冒險出手,拿起鋁梯、鋁牌和手推車與涉事男子對峙,將其逼到角落位,再成功打甩刀子後,齊齊一擁而上合力將其制服,最終僅3人受傷。街坊的英勇行徑值得表揚,因當時適值晚飯時間,快餐店內有很多顧客,當中不乏長者和小童,若沒有這些見義勇為的街坊,後果堪虞。
按時服藥可減復發機率

港人生活壓力大,以致受不同程度精神健康困擾,有調查顯示,平均每7個人之中,便有1個曾患過精神病。

截至去年底,接受醫管治療的精神病患者人數多達29.3萬人。專家指,大部分精神病患沒有暴力傾向,只有極少數思覺失調患者因妄想、幻覺、認為自己受到威脅,才會主動襲擊陌生人,而行兇前未必有先兆,讓人防不勝防。

因此,市民在街上切勿只顧低頭看手機,須時刻保持警惕,留心周遭情況,若發現有人自言自語,應立即走開為妙。一旦遇上有精神病患者發狂施襲的突發事故時,應先顧及自身安危,盡快走到安全地方暫避,若在力所能及而又在身邊找到合適「武器」的情況下,不要畏縮,應挺身而出,發揮港人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精神,合力阻止行兇者繼續施襲,避免悲劇擴大。

由於今次行兇男子有思覺失調紀錄,過去一年沒有覆診,而社署稱非署方跟進個案,事件再令社會關注精神病患者問題。市民不應因此對精神病患者存有不必要恐懼,認為讓其進入社區便是埋下計時炸彈,正如精神科專家所說,思覺失調患者只要定時服藥和接受長期治療,病情是可控,大家切勿因個別暴力事件而歧視精神病患者,而是反思如何更好地讓其接受到適當支援和治療,防範類似悲劇再發生。

首先,家人肩負重要角色,就是密切監督患者按時服藥和定期覆診,因港大有研究發現,若患者中斷服藥,思覺失調復發機率高達90%。家人亦要時刻留意患者動靜,若發現對方出現情緒波動、自言自語等不正常情況,應盡快找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及早接受治療,以免病情復發或惡化。
分流輕症者獲適當治療

此外,當局要做好精神病的分級治療和康復護理。本港約有456名精神科註冊醫生,當中385人是在醫管局任職,以29.3萬名精神科病人計算,平均每名醫生要跟進761名病人,以致精神科門診逾5.1萬個預約新症,經分流後精神科穩定新症排期中位數為20至76星期,但最長個案需要輪候81至99星期。

因此,政府應加強公私營協作,將病徵較輕微者分流至私營機構覆診,令其盡快得到適當治療。

同時,社署也應加強社區精神健康服務單位社工的培訓,推動社區精神健康治療服務,強化及早識別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和及早介入,讓患者獲得適切支援和治療。

水泉澳廣場斬人事件,提醒大家要高度重視精神病患者的支援和治療工作,並以包容共融心態對待精神病患者和復元人士,讓其融入社會,鼓勵他們遇到問題時願意主動求助,才有望有效消除隱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