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費強推未具條件 宜暫緩先做好配套

2024-05-25 00:00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推行近兩個月,昨天結束,環境及生態局將於下周一向立法會交代試行計劃報告和未來路向。綜合整體觀察,不少居民反映垃圾收費擾民,若當局仍按照原定計劃8月1日全面推行,恐怕會造成更大混亂,作為負責任政府應實事求是,宜暫緩推行,先做好相關配套工作,待條件成熟才實施。

垃圾收費商討近20年才在2021年立法通過成為法例,原定今年元旦生效,但當局考慮到聖誕和春節期間前線清潔工人手不足而推遲在4月1日實施,其後因執行細節欠奉而再度押後至8月1日,但在4月於14個處所先行先試,以便全方位審視實施時可能遇到甚麼問題,並收集各參與者意見。

環境及生態局昨天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雖然所有處所領取免費指定袋,除了院舍、食肆和政府大樓外,其餘處所的使用率非常參差,商場使用率約70%,公屋及私人住宅使用率約20%至56%不等。不少市民認為垃圾收費擾民,約80%受訪者更要求押後推行計劃。
暫緩推行是務實而非畏縮之舉

先行先試幫助查找問題,是好的安排,據試行計劃結果,市民大多不支持垃圾收費,主因是現時垃圾分類回收及廚餘機配套不足,而且相關設施地點隔涉,市民不想到處尋尋覓覓,索性將廚餘扔進一般垃圾桶內。大部分前線清潔工要處理沒有用指定袋的垃圾,以致工作量大增,又擔心與住戶產生爭執或誤墮法網,有個別工人表明可能會轉職。再加上疫後經濟環境沒有改善,商界尤其食肆埋怨指定袋又薄又貴,若強行推行垃圾收費,將會增加營運成本,不利經濟復甦。

儘管政府多次表明,垃圾收費已是本港法例,應設法如何執行,但從先行先試的結果來看,目前實施垃圾收費的條件不成熟,若當局強行在8月1日全面推行,恐怕會引來強烈反彈或混亂,相信是大家都不願意見到,暫緩推行似乎是務實可行之舉。

暫緩推行並非是推翻之前的政策,也不是畏縮避難,而是因為政策制訂與落實時存在很多問題,即使政府努力在50個公共屋邨開設綠在區區回收設施,並在150個公共屋邨安裝了530部智能廚餘回收機,爭取到8月時涵蓋全港213個公共屋邨設有逾700部廚餘回收機,覆蓋3分1人口,但相關配套始終仍遠遠不足。因此,當局在聆聽市民的意見後,有必要考慮實際情況,果斷做出暫緩實施的決定,避免強推而引爆一場公共政策災難,並採取針對性措施糾正政策上的不足之處,致力創造條件讓政策在日後再推行,才是負責任做法。

當然暫緩並非無了期擱置,當局大可設定一個期限,並在這段緩衝期努力做好相關配套措施。政府除了在各區增設綠在區區回收點,回收點更須設在較就腳位置,方便市民將家中已分類的廢物送到回收點進行循環再造,增加大家參與回收的動力。同時還要鼓勵甚或資助私人屋苑安裝廚餘回收機,因廚餘佔了本港整體固體垃圾逾30%,若有足夠廚餘回收機,將有助市民減少棄置垃圾費用。
創造條件並分階段推行為上策

畢竟源頭減廢、分類回收涉及移風易俗,並非一蹴即就,故當局須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教育市民如何落實源頭減廢,建立減廢回收文化。當局也要趁這段時間釐清垃圾收費的執行細節,讓大家知所適從,當垃圾收費計劃重推時,應採取分段式推行,先由商界做起,最後伸延到住宅,使計劃推行變得事半功倍。

政府亦要投入資源強化本港廢物處理設施,加快建設垃圾焚化發電設施,化廢為能,並推動大灣區廢物資源處理一體化,共同發展綠色產業,共建無廢城市。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